古丈县人民政府-保住绿水青山 让野性与灵性在这里栖息

保住绿水青山 让野性与灵性在这里栖息

来源:古丈县创森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24 09:59:00 字体大小:

    山如画,水有意。云卷云舒间,一曦微照,一抹柔情,山水的武陵胜景里,造物主以万物为景,倾洒点点清凉如墨,在天地间造就了林业自然保护地颗颗“绿色明珠”。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绿色湘西工程建设,全州林业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建设工作得到较快发展,野性与灵性在这里悠然栖息。 

  用数据“作注释” 

  ——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的17.1%。截至目前,全州共建立各级林业自然保护地42个,总面积26.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分别是永顺小溪、古丈高望界和保靖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4个,分别是永顺不二门、古丈坐龙峡、凤凰南华山和吉首矮寨;国家湿地公园1个,即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4个,分别是泸溪武水、花垣古苗河、保靖酉水和永顺猛洞河。 

  ——全州拥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52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4种,中药材2000多种。有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约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地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恢复。 

  2016年4月,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巡山发现我国特有的世界濒危物种—红点齿蟾。 

  2016年7月,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巡山发现濒危野生动物—脆蛇蜥。 

  2016年11月,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进行冬季鸟类监测时发现4只世界濒危物种—红嘴鸥。 

  2018年4月,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于区内水库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鸳鸯。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权威专家学者考察论证为“中南十三省唯一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的原始次生林天然资源宝库”。2016年被中国绿色时报社公布为“中国森林氧吧”。 

  ——据科考论证,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特有雉类的集中分布地,分布有9种雉类,占中国特有雉类总数的25%。 

  用制度筑起“保护伞” 

  没有制度保障,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发展就是空中楼阁。近年来,我州相继制定出台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水河保护条例》、《湘西自治州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绿色湘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大批地方生态保护法规和意见,以及小溪、高望界、白云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湿地公园保护条例》也已纳入州十四届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五年(2017-2021年)立法规划,正在组织开展相关调研工作。这些政策法规的顺利出台,为我州依法开展自然保护地保护工作划定了红线,有力提升了全州自然地保护法制化水平。 

  给源头披上“绿衣裳” 

  近年来,湘西州大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森林生态系统防护功能。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绿色湘西建设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完成退耕还林、长防林、世行贷款造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42.16万亩,封山育林36.83万亩;落实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700万亩,国家天然林保护面积292万亩。近三年来,全州整合资金41.13亿元,完成重点工程造林15.07万亩,新增和提质通道绿化332.4公里、水岸绿化196公里,全州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生态村庄绿化率达到35%以上,通道、河流绿化率达到80%;州内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以及城镇、水库、河流周围宜林山地全部实现基本绿化,森林生态系统净化水源、优化空气、水土保持、防灾减灾等多种防护功能进一步增强。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