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县人民政府-建设日益开放的生态文化公园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事

建设日益开放的生态文化公园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事

来源:古丈县创森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24 10:01:00 字体大小:
     提起湘西,人们首先会想到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沈从文笔下,湘西的自然山水令人心驰神往,民族风情不乏神秘色彩。

  如今,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花垣县十八洞村,南来北往的游客每天络绎不绝;位于矮寨国家森林公园的矮寨大桥,已成为展现湘西开放发展面貌的新名片;猛洞河漂流、保靖黄金茶、凤凰古城、芙蓉古镇、里耶秦简、湘西椪柑、古丈毛尖等众多湘西文化新元素,都使湘西更加开放地融入社会发展潮流。

  湘西不再神秘,是一个自然山水与民族风情水乳交融的生态文化公园。

  绿色公共产品丰富多样

  “我都记不清多久没有见过如此明净的河水了。”日前,在吉首市万溶江边,看见一江碧水清澈见底,湘西创森采访组的同行忍不住感慨。

  万溶江穿城而过,2015年湘西启动创森工作以来,水岸绿化为万溶江“梳妆打扮”,建成10公里绿色风光带,使之愈加妩媚、动人。在绿树掩映下,岸边游步道蜿蜒起伏,乡土地被植物花团锦簇,水面上绿树红花的倒影诗意无限。曾经杂草丛生的水岸,已变为高品质健身乐园,可亲水、可漫步、可赏景。

  在吉首,公园越来越多,越来越美,也越来越实用。

  州委大院后山,满目葱郁,山间甘泉清冽、浓荫蔽日;在新建成的大坡公园,木栈道依山而建,在密林中迂回曲折,居民每日来此登山健身,拾级而上,乐在其中。

  湘西自然生态资源丰富,随着创森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品质大幅提升,绿色公共产品供给更加丰富。

  花垣县十八洞村地处偏远,位于武陵山脉中段,境内瀑布纵横,枯藤老树,鸟语花香,高山峡谷遥相呼应。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此后四年多时间以来,十八洞村铺上了沥青路,修起了游道和护栏,房屋修缮一新,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优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苗寨、淳朴的民风民俗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前来考察调研的影响力,使前来村里旅游观光、考察学习的游客和参观学习团队络绎不绝。2017年该村共计接待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余万元。

  村子变美了,也变富了。显然,优美的自然生态、浓郁的苗寨文化,正是十八洞村最大的魅力所在。

  十八洞村的惊人变化,正是湘西建设森林城市的一个缩影。巨变在密林深处、在中心城区、在偏远山村等,时刻都在发生。

  矮寨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87.1%,是集“奇谷、奇桥、奇石、奇俗”于一体的山岳型峡谷森林公园。创造了4项世界第一的矮寨大桥2012年通车,游客可上观光层体验“云中漫步”。峡谷幽深,在满目葱郁的群山之间,大桥显得分外壮观、宏伟。

  湘西的绿色森林与生俱来,森林城市建设因此更加得心应手,仿佛信手拈来就可以编织出难以置信的生态美景。

  在吉首,以矮寨国家森林公园和峒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中心,以花果山公园、文峰公园、大坡公园和峒河、万溶江风光带为脉络,居民、游客的游憩空间不断拓展、丰富。

  泸溪县的沅江慢车道、龙山县的农(车)里(耶)旅游景观带、永顺县的溪州生态公园、保靖县的酉水明珠生态景观工程、古丈县的茶城绿化美化工程等,也成为当地居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创森,就是创造更加多样的绿色公共产品。

  在茫茫森林环抱下,凤凰古城、芙蓉镇、乾州古城等景区,猛洞河漂流、坐龙峡等拳头生态游产品,南方长城、里耶秦简等人文旅游目的地,花垣十八洞村、凤凰山江、龙山惹巴拉、吉首德夯等明星乡村,早已走出密林深山,成为全民共享的绿色财富。

  (小标)森林生态体系品质优良

  2010年,湘西提出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战略构想。

  按照规划,将全州1.55万平方公里国土作为一个大公园,进行整体规划、建设,逐步让湘西成为自然山水大花园、民族风情大观园、绿色产品大庄园、休闲旅游大乐园、和谐宜居大家园。

  州政府办公大楼依山而建,周边自然山林茂密、葱郁。每天,这里都吸引无数市民前来跑步、打球,游步道、篮球场等绿树环抱,龙腾虎跃的比赛场景每天傍晚都在上演。

  “我们每天都在森林氧吧里漫步、运动,生活幸福指数几乎无人能比。”陪同采访的朋友自豪地说。

  湘西的很多城市在森林的环抱下,显得尤其高大、茂盛,植物群落稳定,长势极其健康。

  据“十二五”二类调查结果显示,全州森林面积144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75.11%,森林覆盖率70.24%,森林蓄积量4459万立方米,后三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目前,新造林面积每年增长率达0.5%以上。

  创森三年来,全州累计投入41.13亿元,大力推进城区“添花、添色、添景、添绿、添园”工程,实施州府新城绿化美化工程、保靖樱花园林景观工程、永顺溪洲森林公园建设、龙山皇仓坪森林公园建设、凤凰青山抱古城工程等城市生态精品工程。

  凯莱湿地公园与市政府办公大楼一山之隔,以仙子湖为中心,健身步道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岸边水生植物多样、长势茂盛。记者采访时,合欢开得正旺,栀子花清香扑鼻,每天早晚在此健身、散步的市民摩肩接踵。

  记者明显感觉,湘西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很多项目只是稍加修葺、整治,效果立显,成效非凡,城乡莫不如此。

  统计显示,目前全州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36.59%,水岸林木绿化率86.11%,道路林木绿化率83.08%,乡土树种使用率91.45%,郊区森林自然度0.62,林木苗圃苗木自给率85.6%,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75.03%。

  湘西拥有国家和省重点公益林保护面积700万亩、国家天然林保护面积290万亩,已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12个。

  创森以来,通过大力实施长江防护林、石漠化治理、生态公益林保护、湿地保护等工程,以矮寨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以酉水、沅水为脉络,以八面山、羊峰山、腊尔山为架构的“一园二水三山”生态屏障,基本形成。

  (小标)绿色生态产业活力充沛

  湘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精准扶贫有着天然的联系。

  2012年,矮寨大桥正式通车。大桥跨越了深不见底的矮寨大峡谷,也让深山之中名不见经传的矮寨镇走进世人视野。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十年前,这里全是荒山,海拔高、缺水,少有的几片土地几乎都是旱地荒土;原来靠种苞谷、烟叶生活,祖祖辈辈困在山上。

  根据矮寨镇地形与土壤特点,农林专家带领各家各户将荒地旱地全部退耕,种上了适宜当地土壤的金秋梨。青壮年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走出深山,外出务工;老人、妇女留守家中,果实成熟,就能拥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据了解,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吉首市有1.8万农户、8.2万人直接受益,退耕还林年生态效益总价值1146亿元。退耕种植金秋梨、椪柑等,年产各类鲜果500万公斤以上,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之一。

  在湘西,退耕还林带来种植结构调整,只是一个开端。

  古丈县是湖南省首个“中国有机茶之乡”,茶叶种植总面积15万亩,2017年度荣获“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茶叶标准化建设示范县”等殊荣。

  截至2017年末,全州茶叶种植面积31.77万亩,茶叶加工企业500多家。

  湘西提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茶叶基地60万亩、实现年产值50亿元,五年内建成百万亩茶园,未来综合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来,湘西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油茶、茶叶、柑橘、猕猴桃等特色产业规模快速壮大。

  泸溪县为全国著名的柑橘之乡,优质椪柑面积30万亩,年产量1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5%来自椪柑,全县10万农民因此实现脱贫致富。

  天星村位于凤凰县阿拉镇,全村共35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年人均收入2900元。2015年5月筹建的天星绿化苗木花卉基地目前建成核心区600亩,2017年合作社就实现销售收入80万元。

  创森三年来,全州通过实施特色种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00个,扶持家庭农(林)场200多个。

  到2017年底,全州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55%,504个贫困村脱贫,吉首市已在全州8个县市中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小标)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森林城市,共建共享。走进绿水青山,享受丰富生态公共产品,也让市民生态文明意识普遍提高。

  谷韵绿道沿峒河而建,从吉首市石家冲街道至德夯苗寨,全长30多公里。每年,来此游绿道、深呼吸的市民游客超过百万人次,周末沿途三个停车场基本爆满。

  今年春天,有市民打电话,绿道一些大树发现松毛虫,希望能够治理。以前可能不闻不问,现在都很关心,这表明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正在提高,他们享受创森成果,支持创森。

  湘西坚持以提高全民生态文化素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为目标,依托民族文化和节庆活动,推动生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目前,全州新建成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17处;依托绿水青山和民族特色,“苗族三月三”“猛洞河漂流节”等森林节庆活动持续火热开展。

  面向社会公众的推广活动形式多样,如湘西兰花博览会、湘西古树评选、绿色湘西摄影大赛等,在每年湿地保护日、爱鸟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等开展生态文化主题宣传。

  活动受众面广,参与群众累计达120多万人次。

  每年举办州级科普活动5次以上,古树名木保护率100%,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86.2%。

  当然,吸引更多公众走进自然山水、畅享幸福人生,仍不失为最有效的生态文化推广形式。

  在湘西,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8%。这里,自然山水神奇,民族风情浓郁,民俗文化神秘,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全州已创建芙蓉镇、老司城、不二门、红石林、坐龙峡等生态文化旅游“国字号”品牌200多个,并获得“全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等美誉。

  生态旅游、生态文化持续兴旺,使“湘西毛古斯”“土家摆手舞”“苗族鼓舞”“巫傩文化”等民俗文化走出湘西,享誉海内外。

  创森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和文化创新等同步部署、同步推进,湘西由此更加美丽、开放。

  2017年,共有4450万人次走进湘西这座日益开放的生态文化公园,感受不一样的新湘西。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