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古丈县财政工作概况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9亿元,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亿元,增长13.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增长30.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661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2元,增长14.6%;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7亿元,增长33.9%;出口总额达12万美元。
2011年,全县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1808万元,为预算的115.01%,同比增加4070万元,增长52.6%。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了财政收入过亿元的梦想。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7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12.18%,同比增长51.09%;上划中央增值税和消费税2396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4.26%,比上年增加703万元,增长41.52%;上划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1091万元,完成预算的171.27%,比上年增加551万元,增长86.5%。全县实际完成财政总支出74895万元,同比增加14604万元,增长24.22%。
一、财政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11年初以来,全县财税部门紧紧抓住组织收入这个中心,加强税源分析调度,依法加强税收征收,不断强化各类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征管,深入挖掘税源潜力,进一步完善财税联系会议制度,加强预算执行分析、税源情况分析和重点税源监控,堵塞税收漏洞。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征缴机制,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应收尽收,各项收入按序时进度及时足额入库。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财政收入过亿元的梦想。
二、支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支持新型工业。积极支持“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财政重点支持工业招商项目落户,通过税费优惠等措施,投入工业建设资金5313万元。二是支持富民绿色产业。全力支持“两叶一果”工程,投入茶叶产业开发资金1770万元,扶持烟叶生产资金471万元,扶持柑橘产业资金300万元。三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多方筹措资金,支持交通、水利、电力、环保、能源、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筹集基本建设资金13525万元,全力支持了县域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规模企业、优势产业的发展。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民生支出作为安排重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彰显了公共财政的民生民本特色。一是加大了教育强县投入。全县教育总支出完成8509万元,增长16.4%。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303.91万元,安排高中及职业教育贫困生助学金116.45万元。二是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完成支出11350万元,增长32.61%。发放城乡低保金2614万元,安排再就业资金1134万元,发放新农保资金572万元。三是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医疗卫生完成支出6404万元,增长57.77%。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2220万元,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256万元。四是加大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入。投入资金4846万元,新建廉租住房1036套,发放租赁补贴254户,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30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17户。五是加大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投入。全县公共安全体系支出完成2665万元,实现了我县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通过不断努力,全县“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形成,公共财政、民生财政得到较好体现。
四、大力扶持和服务“三农”
坚持心系“三农”,积极把公共财政资源向“三农”倾斜,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一是落实惠农政策。对粮食综合直补、退耕还林粮食补贴、良种及能繁母猪补贴等惠农补贴实行“一卡(折)通”发放。全县涉农补贴累计发放65项7000万元;认真抓好家电下乡工作,兑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96万元,拉动家电下乡产品销售6624台(件);认真抓好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共发放补贴资金918.19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700万元。二是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全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6个,总投资1126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等现实问题。三是落实农业保险政策。进一步完善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保险和生态公益林以及退耕还林火灾保险,投保总额达92万元。
五、努力深化和完善财政改革
一是稳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初步建立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投资评审为支撑、以绩效评价为导向、以监督检查为手段的“四位一体”的公共预算体系,增强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做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增强预算约束力。二是深入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乡镇财务管理坚持“三不变六统一”原则,“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账乡代理”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进财政所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强化乡镇财政资金安全监管。三是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预算单位全部实行远程申请支付,按月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实行零余额账户管理,做到日清日结。实现财政部门、各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之间数据与资源共享,方便预算单位用款,提高办事效率,确保了财政资金及时拨付和安全运行。
六、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加大了财务检查力度。积极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复查工作,组织全县137个单位进行了复查,复查面达100%、公示率100%、公开承诺率达100%;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认真开展会计信息质量、财务收支管理监督检查,纠正违规资金37.05万元。二是加大了财政投资评审力度。全年审查工程预算项目9个,评审金额3298万元,核减金额333万元,审减率达10.1%,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大了政府采购监管力度。通过公开招标,共确定办公设备零星采购定点供应商10家,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厂5家,聘请公务用车定点维修驻厂监督员2名。全县政府采购招标15次,完成采购资金4259万元,节约财政性资金228万元,节约率达5.34 %。四是加大了厉行节约力度。认真落实中央、省、州关于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的相关规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压缩一般性开支,规范支出管理。2011年预算安排各项公务经费3434.47万元,实际比预算减少454.65万元,厉行节约成效明显。
七、争资上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认真分析国家财税政策调整及“省直管县”体制对我县财政收入和经济运行的影响。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多次随州、县领导和相关部门向上级财政部门汇报,反映我县特殊困难和因素,尽最大努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得到了省厅对民族贫困小县转移支付计算办法上的较大倾斜。二是全力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工作。我县在顺利进入地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的同时,通过“勤跑、勤跟、勤汇报”等方式,积极争取进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行列,并取得重大突破,已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行列,今年为试用期。三是及时了解上级的财政政策及投入信息,有的放矢地跟踪项目和资金。争取到位现代农业项目资金300万元,茶叶专项资金1770万元,争取到上级新增转移支付资金2219万元等,这些专项资金的争取到位,进一步增加了全县可用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