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县2012年财政工作概况
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25亿元,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9亿元,增长25.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4亿元,增长1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增长30.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54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96元,增长16.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3亿元,增长34.5%;出口总额达20万美元。
2012年,全县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69亿元,为预算的118.6%,同比增加5073万元,增长42.9%,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8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21.35%,同比增长47.08%;上划中央增值税和消费税338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22.09%,比上年增加992万元,增长41.40%;上划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1313万元,完成预算的109.23%,比上年增加364万元,增长38.35%。全县实际完成财政总支出9.6亿元,同比增加2.1亿元,增长28.13%。
(一)努力扩投资,保增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扩大投资,拉动消费,促进了经济较快发展。一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支持交通、水利、电力、环保、能源、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1亿元,增长32.6%。通过项目建设,对拉动内需,带动我县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全力确保重点产业建设。积极支持“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通过税费优惠等措施,投入工业建设资金 3823 万元。全力支持“两叶一果”工程,投入茶叶产业开发资金1920万元,扶持烟叶生产资金760万元,扶持柑橘产业资金300万元。着力推进“一线四区”工程建设,协调投入资金1870万元,支持红石林、坐龙峡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提质改造;投入资金2150万元,推进特色民居保护工程。三是积极支持企业发展。积极主动向上级财政部门申报企业项目资金,争取到位260万元,有力促进和扶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稳步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程。全县累计销售汽车摩托车等家电下乡产品22989(台)件,销售总额达 6365万元,累计发放补贴资金 778万元,惠及2万余农户。有效拉动了消费市场,扩大了全县消费需求。
(二)着力强基础,惠“三农”,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坚持把支农惠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一是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扶贫资金5566万元,完成169个项目建设;投入库区移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07万元,完成70余个项目建设。着力改善贫困村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大力支持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让更多的农村贫困人口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投入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资金1300万元,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685万元。二是认真落实农业生产补贴。支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完善培训补助机制,落实补贴农民工培训经费60万元;发放水稻和和玉米良种推广补贴资金187万元;继续对种粮农民实施农资综合直补补贴,补贴土地面积8.6万亩,补贴资金1015万元;发放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1143.95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贴资金1534.6万元。2012年,累计发放各项涉农补贴72项,近2亿元,三是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认真组织开展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连村试点建设工作,投入资金1341万元,实施项目54个,财政奖补675万元。有效破解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题,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四是努力做好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亿元,落实财政贴息资金831.98万元。
(三)致力惠民生,促和谐,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我们大力促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加大了教育投入。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继续加大合格学校、校安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以及城区中小学扩容提质工程建设力度。全县教育支出完成1.78亿元。二是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累计完成支出1.43亿元。“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5万余人参加“新农保”,符合条件的1.82万农村老人和507名城镇老人享受了基础养老金;三是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全县医疗卫生累计完成支出633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8%,覆盖全县10.5万人。极大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状况。四是加大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1.7亿元,实施廉租房、公租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127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100户。通过不断努力,全县“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形成,公共财政、民生财政得到较好体现。
(四)强力促改革,增活力,财政运行效率不断提升。积极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机制改革,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财政运行的效率逐步提高。一是继续强化预算管理。初步建立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投资评审为支撑、以绩效评价为导向、以监督检查为手段的“四位一体”的公共预算体系,促进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增强预算约束力。二是加强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乡财县管”和“村账乡代管”,全面推进财政所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强化乡镇财政资金安全监管。三是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预算单位全部实行远程申请支付,完善“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拨付、网上查询”的国库集中支付网络信息平台,实现财政部门、各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之间数据与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确保了财政资金及时拨付和安全运行。四是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通过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管核查,完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采购金额4220万元,节约资金280万元,节约率为6.3%。
(五)全力强监督,促管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全面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财政运行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是规范和加强财政财务监管。积极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提高了财政监督效能。对全县27个预算单位的财政财务开展重点检查,纠正违纪违规资金86.32万元,收缴违纪资金及罚款4.7万元。二是继续加强“小金库”专项治理。进一步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果,做好自查自纠工作。三是大力推行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坚持“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的评审工作理念,为项目建设“量体裁衣”,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012年,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共评审项目80个,评审资金总额12297.73万元,审减不合理资金1345.54万元,审减率达10.94%,为财政节支做出了积极贡献。四是抓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举办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2期,培训会计从业人员400人次.对各乡镇财政所、经管站及村级财务人员进行财政支农政策培训2期。在加强业务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和财政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财政干部法律法规培训,狠抓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财政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