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县人民政府-古丈县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古丈县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来源:古丈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古丈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19-06-06 09:43:13 字体大小:
 中共古丈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古 丈 县 农 业 农 村 局

 

古农办发〔20191

                         

 

中共古丈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古丈县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

   

 

各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局属各单位:

现将《古丈县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古丈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418


 古丈县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县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中央、省、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狠抓粮食生产安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镇、村规划建设和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加强农业农村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投身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二、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人居环境整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两茶一叶一果”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4.0%。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确保粮油生产安全,稳定粮食播种15.5万亩,总产3.4万吨,油菜播种4.2万亩,总产0.45万吨。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完成茶叶新扩1.0万亩、补植0.3万亩,新增有机茶基地转换认证0.2万亩,实现茶叶加工总量9000吨,产值突破10亿元;油茶新造0.5万亩、补植0.5万亩、低改0.2万亩;培管烟叶0.86万亩,柑橘5.0万亩;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防控,鼓励畜禽养殖业规范有序发展,实现牧渔业总产值2.5亿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落实厕改任务0.5万户;多层次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大幅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发生概率;深入推进“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狠抓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坚决整治“雁过拨毛”式腐败问题,纵深推进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整治。

三、重点工作

(一)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以全县4400名贫困户人口脱贫和11个深度贫困村出列为年度精准扶贫工作重点,全面补齐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出列工作短板。加大贫困监测,巩固攻坚成效,深入开展2014-2018年脱贫退出工作成效回头看工作,对未纳入社会保障兜底又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已脱贫户和贫困户考虑实施委托帮扶,确保已脱贫农户能做到稳定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行政村贫困发生率稳定低于2%,贫困县顺利摘帽。

(二)不断打开产业新局面

1.全面推进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坚持以“两茶一叶一果”为主导,新扩茶叶基地1.0万亩、补植0.3万亩,油茶基地0.5万亩;培管茶叶基地15.0万亩,油茶4.0万亩,柑橘5.0万亩,烟叶0.86万亩;养殖肉牛0.38万头、生猪5.3万头、山羊4.2万只,积极推广家禽、稻田养鱼、特种养殖等健康养殖业发展。

2.积极培育产业扶贫新型帮扶主体。出台产业扶贫奖补政策,着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0个,开展“僵尸社”、“空壳社”清理整治,形成产业扶贫“一村一社”的良好局面。鼓励和引导牛角山、尔卓山谷等一批重点休闲农业企业和村庄开展省、国家级“星级休闲农庄”示范创建,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

3.全面提升产业扶贫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推行《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和《产业扶贫台帐制度》,以村为单位,科学选聘一批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以户为单位建立《产业扶贫台帐》,深入各村开展产业扶贫指导服务。持续开展产业扶贫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升“为农服务讲师团”师资力量, 年内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其中贫困户参训率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85%以上,实现贫困村农业科技扶贫全覆盖,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增强产业扶贫帮扶能力。

4.不断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出台产业扶贫奖补办法,推行“企业+村支两委+基地+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积极利用国家投入的扶贫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身产业扶贫,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帮扶主体充分发挥帮扶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实现产业扶贫主体责任转接,鼓励贫困户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产品保底回收、劳务用工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实现有能力有意愿参与产业扶贫的贫困户利益联结率达100%;继续发展光伏扶贫村级电站项目建设,集中解决一批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产业扶贫作用,为全县脱贫攻坚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组建县级乡村振兴战略协调领导机构,出台《古丈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进一步分解责任,理清思路,将乡村振兴工作分解到各部门、镇、村,形成完善的工作考核奖惩体系,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1.狠抓产业发展,开创产业兴旺新局面。一要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切实抓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以绿色有机为方向,以茶叶、油茶开发为重点,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着力打造我县绿色、生态、有机品牌,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百千万”园区建设,继续加大3个万亩精品园和7个镇21个千亩标准园建设,续建2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1个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以“白茶一号”基地建设为中心,全力打造宋家、溪流墨、梳头溪万亩茶园基地,以铁马洲村、猛虎洲村为中心再建万亩茶园1个,力争年内新增2个万亩精品园,加快对正山堂、卓良、金毫瑞、九巧生物、二叶稻花鱼等重点农业加工项目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通过加工销售,品牌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增效增收,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实现农产品向沿海及出口市场销售。建设打造1个高标准的油茶产业示范园,进一步拔高油茶种植、培管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力争年内新增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企业2家以上,新增有机茶基地转换认证0.2万亩,完成绿色防控技术第二期5000亩示范基地,做好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湘西综合实验站各项工作,精心策划好2019年第三届茶旅文化节系列活动,着力提升“古丈毛尖”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积极申报2019年中国茶叶品牌价值专项评估,打造“国家茶叶质量标准化工程示范县”;打破瓶颈,优化烟叶产业布局,持续解决其他产业争地矛盾,建立“烟稻”轮作示范区,实行土壤改良,预防烟田病虫害发生,打造深度贫困村杨家河千亩种烟基地,恢复发展断龙山镇收购烟叶万担乡镇,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示范推进,千方百计确保全县1万亩以上的基本烟田;推动油茶产业有序发展,完成新造0.5万亩,补植0.5万亩,低改0.2万亩,启动东方天润油茶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加快湖南德宝恒嘉生猪养殖厂建设,加强金铂牧业指导服务,巩固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牧业,继续做好南方草场项目续建申报工作和佳和生猪产业链建设项目,加快40万吨生猪饲料加工厂建设,抓好杂交牛冷配示范点建设。新增养殖大户10户以上,年内完成生猪出栏5.3万头,牛出栏0.38万头,山羊出栏4.2万只,家禽出笼35万羽,实现牧渔业总产值达2.5亿元。二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承接农产品加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根据省、州《湖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要求,以茶叶产业化建设为主导,力争2020年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18-20万亩,实现茶园有机化培管认证8-10万亩,有机转化率达50%左右,力争全县茶叶产量达1.1万吨,产值达13亿元;承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制造产业转移,加快我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年内完成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油茶、柑橘等农产品加工大型企业落户我县,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过亿元;围绕承接农产品加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力争国际农发基金贷款乡村振兴项目5000万元,完成初步设计,力争投资2000万元重点实施农田基本建设和土地整理项目,力争投资2000万元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和农业产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业产业集聚、集约、规模化发展。三要培育和壮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投资1000万元抓好“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创建,按照“茶园景区化、茶旅一体化”思路,紧扣红石林、坐龙峡、栖凤湖、高望界、天桥山、牛角山、默戎苗寨等核心景区开发,合理布局茶产业,科学植入茶文化,推动茶区围绕景区调结构、出产品,景区依托茶区出特色、提品质,加快茶区景区一体化建设进程,突出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济,全面提升茶旅融合效益。用好“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平台,年内建成杜家坡、牛角山、高望界、神土地、青竹山等5个农业现代化观光园和旅游目的地,重点打造10家茶旅基地,启动红石林、坐龙峡、金钉子、栖凤湖片区联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解决好坐龙峡森林公园和红石林地质公园面积重叠问题,加大栖凤湖、高望界、酉水画廊、天桥山等景区开发招商力度,为实现全域旅游打好基础。

2.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新乡村。一要以“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为载体,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内力争完成50个“美丽乡村”创建任务;实现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处理达标率90%;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力争年内50%的行政村启动改厕项目,确保2020年实现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大幅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发生概率;多层次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年内完成42个贫困村5300瓦村级光伏电站建设,新装太阳能路灯0.5万盏,新建设节柴灶0.05万口,争创“太阳能路灯示范县”;完成柑橘大实蝇、黄龙病统防统治1万亩,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2万亩;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建设,加强天然水域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古阳河、酉水河、栖凤湖以及城乡集中饮用水源地等区域保护治理,重点完成凤滩库区古丈段天然水域整治,科学划定管控水面和限养区。二要以农、林、水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转岗脱贫工作、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森林防火工作和林业惠农资金发放工作,加大林木林地纠纷调处力度和破坏森林资源打击力度,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抓好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森林消防专业队伍营房建设项目启动工作,确保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完成“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工作。继续实施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工程,重点抓好11个预脱贫村的安全饮水补短板工程,完成广潭河水库和徐家岭水库等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做好丹青河古丈境内的默戎、坪坝段的设计立项批复和酉溪河古丈境内河蓬段项目前期设计立项批复工作。三要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抓手,维护好“国家级食品农产品出口安全示范区”品牌。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防控,严防非洲猪瘟在我县发生;扎实推进“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整合农业、国土、公安、住建等相关部门执法力量,统一实施清理整治,确保如期完成“大棚房”清理整治任务;加强农药经营许可证换证管理及农业投入品市场安全监管,依法开展农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查办涉农违法案件5件以上;加大茶叶鲜叶、蔬菜等农产品检测检验,完成1200个农产品样品检测检验,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3.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打造乡村人才新高地。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负责人或领办人为重点,培育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引企力度,深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行《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加大贫困农民基本技能和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力度,对全县各行业领域的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农民合作社领头人开展实用技能定期培训,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管理水平,促进农民稳定转移就业。

4.提升乡村管理服务,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提升村组干部队伍素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发挥好“一事一议”和“村规民约”作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加强网格化和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规范村务公开,提升村民法律素养和村民自律意识,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乡村法治水平,从严打击借宗教名义开展非法违法宣传集会,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从严打击村痞村霸及农村黑恶势力。加强农村教育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兴办乡村幼儿园和村级卫生室,加大乡村幼儿园、小学校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校车配备力度。继续抓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推进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政策衔接,强化动态管理,完善信息平台。推广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新增的适合我县产业发展的新型农机具,扶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快供销体制改革,盘活闲置供销联社原有资产,完善供销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实施好“英妹子”大田托管项目,争创“湖南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社综合改革惠农综合服务工程示范县”。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加快殡仪馆、火化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城乡低保清理整顿、临时救助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工作

紧紧围绕新职能新任务抓好涉农部门机构改革,认真做好涉改部门工作职能、职责的转接工作,确保涉农部门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1.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体系、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金融创新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完成全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档案整理及扫尾工作;指导规范土地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45万亩,形成规范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创建省级、州级农民合作示范社各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完善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选举调整古丈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及时调处和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强化村级财务监管,健全财务管理,规范相关管理制度,稳定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实现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完善集体经济的管理方式。

2.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发展生鲜农产品配送网络,积极开展市场直供、“农超对接”营销活动。扎实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实现村级电商网点全覆盖,拓展农副产品营销网络和平台,提升农产品线上销售占比份额,打造优质新型业态,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

 四、工作保障

(一)强化政策导向,坚持“四个优先”

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度保障,选优配强“三农”干部队伍,切实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力度,把“三农”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稳扎稳打,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

(二)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一是实行县级主要领导定向联镇包村、县直各帮扶单位精准对接、广大干部对口帮扶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阶段性目标、进度安排和目标责任,制定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工作督导,确保工作落实;三是将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分解量化,逐项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目标,靠实责任,纳入全县五个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和预安销号内容,形成大抓农村改革、大抓农业生产、大抓农业发展、大促农民增收的新高潮,推进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强化考核机制,严格督查问责

一是进一步细化量化目标任务,把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纳入对各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督查并及时通报。二是奖惩结合,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责,以强有力的考核确保“三农”改革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实效。

 

 

 

 

 

 

 

 

 

 

 

中共古丈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4  日印发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