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县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2022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围绕“生态文明引领、特色产业强县、改革创新攻坚”战略,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执着提后劲,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前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州、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实施省委“三高四新”发展战略,州委“三区两地”、“五个湘西”战略思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二)目标任务。要扛牢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政治责任,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夯实压舱石,稳住农业基本盘。重点抓好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两茶一养”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生猪产业平稳发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粮油生产安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8万亩,总产3.4万吨以上,抓好农业产业防灾减灾,提高粮食生产总量。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发展活力充分激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二、重点工作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脱贫人口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加大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力度。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各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着力提升试点示范,培育一批典型案例或者创新案例,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管理模式和长效机制,逐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
3.切实抓好人居环境整治。以“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为载体,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抓好省级、州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精品村的创建工作。
(二)保障重要农产品生产
1.抓好粮食生产。一是坚守粮食安全红线,确保主粮面积稳中有增。坚决落实“米袋子”党政同责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层层压实属地责任,细化粮食生产年度目标。加快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发放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面积只增不减,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48万亩。水稻种植
面积6.95万亩,其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0.7万亩,大豆种植面积1.11万亩,其他旱粮作物种植面积4.42万亩。二是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2.稳定生猪生产。确保年内实现生猪6万头、家禽40万羽以上。抓好畜禽养殖无害化处理,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力打造好生态养殖产业链建设,抓实“肉篮子”稳产保供。
3.保障蔬菜生产。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规模种植蔬菜,加大力度扶持蔬菜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建设县级“菜篮子”蔬菜生产基地,强化大棚蔬菜生产,充分挖掘我县蔬菜生产产能。强化技术服务指导,提升农户日常管理水平,提高设施蔬菜产量和质量。
4.做强茶叶产业。一是着力打造“一县一特”茶叶优势产业,全年实现茶叶生产加工1.2万吨以上,产值16亿元。二是全力推进牛角山翁草片区、双溪片区、竹溪湾片区、铁马洲猛虎洲片区四个古丈毛尖茶叶万亩精品生态园区建设。三是开展茶叶绿色防控、有机认证工作,年内新增有机茶叶基地转换认证5000亩;四是抓好茶叶产销对接,组织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斗茶会等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运用天猫、京东商城等知名网站开设的“专营店”实现线上销售,同时通过开设茶叶市场,实现线下销售,不断拓宽茶农销售渠道。
5.壮大油茶产业。年内完成新扩油茶产业1万亩,低改0.5万亩,实现全县油茶产业13.1万亩;对全县新造高产优质新品种油茶林进行抚育、病虫害防治;加快东方天润油茶产业开发,壮大一批油茶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大户承包、联合承包等模式,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6.促进烟叶产业。全年种植烟叶1万亩,收购烟叶2万担,实现烟叶生产总产值2600万元。
7.提质柑橘产业。完成柑橘品改0.1万亩,低改0.5万亩,柑橘大果实蝇统防统治2万亩。引进优质柑橘品种改良,确保柑橘产业提质增效;狠抓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促进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提高橘农收益;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企对接”活动,通过电商、网红直播带货,线上线下发力做好柑橘产销对接。
8.发展特色农业,鼓励适度发展适宜的中药材、水果蔬菜等其他特色农业产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调整品种结构,优化栽培管理技术,提高品质。
9.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强监管保安全,提品质增效益”为工作主线,坚持守底线、优供给、明责任、创手段,将农产品安全执法作为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资和农产品监管,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10.做好防灾减灾。一是积极应对灾害性天气,加强监测预警,备足救灾物资,最大程度降低农业灾害损失,确保农业生产有序进行。二是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监测,科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确保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暴发。三是加强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防止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三)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1.实施种业资源保护工程。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持续开展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扩大丰富种质来源。推进 “古丈毛尖”优势品种选育管理,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开展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强化农技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育一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农村建设。
3.建设高标准农田。一是按时高质量完成2021年高标准农田 万亩建设任务扫尾工作;二是完成2022年度 1.39万亩、总投资220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四)持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1.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2022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0.8%以上,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
2.促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3.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大力推广稻草还田,推进水稻秸秆综合利用。
(五)深化农业农村重点改革
1.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离”改革,健全完善州县乡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完成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利用。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2.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模式;指导各村帮扶合作社规范管理,加强对委托帮扶企业利益联结分红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村集体经济产业基地技术培训,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收益,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省考核标准。
(六)强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
全面落实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加大对酉水河古丈段水域等重点区域日常巡查管控,禁止非法捕捞、非法垂钓、非法养殖,强化对水生生物的保护力度,规范农药、种子、肥料等农业投入品安全监管,确保农业监管执法常态化;加大对生猪生产、“大棚房”、农资、农机等执法力度,保障农资、农业耕地安全,查办涉农违法案件,以农业执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
三、强化工作保障
(一)加强“三农”工作统筹协调。强化县委、县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县、镇两级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强化人员力量配备,把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要求落到实处。做到对内有力统筹、对外充分协调、对下强力推动,形成全面推动“三农”工作的合力。
(二)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持续优化简化细化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提升涉农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办理机制。认真抓好执法监督和法治宣传教育,依法开展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三)强化干部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围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基层、了解实情、研究对策、提出建议、推动工作。弘扬奋斗担当精神,提升干部综合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四)强化考核机制严格督查问责。进一步细化量化目标任务,把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工作纳入对各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督查并及时通报。奖惩结合,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责,以强有力的考核确保“三农”改革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