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县人民政府-关于古丈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关于古丈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8-23 10:05:51 字体大小:

 

县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二十七)

 

关于古丈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222在古丈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程方国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

一、2011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第二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理财、依法理财,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财政收支任务。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开创了古丈财政历史新纪元;财政支出总量大幅增加,确保了重点支出基本需要,促进了全县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财政收入执行情况: 2011年,财税总收入完成11769万元,为年初预算10267万元的114.63%,比上年实际完成7738万元增加4031万元,增长52.09%。按预算级次分:上划中央“两税”完成3449万元,为年初预算2936万元的117.47%,比上年2234万元增加1215万元,增长54.39%;上划省级税收949万元,完成预算761万元的124.70%,比上年626万元增加323万元,增长5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71万元,为年初预算6570万元的112.19%,比上年4878万元增加2493万元,增长51.11%

2011年上级补助收入67057万元,比上年55190万元增加11867万元,增长21.5%

2011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37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7057万元,地方债券转贷收入1526万元,调入资金60万元,当年合计总收入76014万元。

财政支出执行情况:2011年,财政总支出完成74895万元,为年度预算82685万元的90.58%,比上年实际支出60291万元增加14604万元,增长24.22%。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810万元,国防支出14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665万元,教育支出851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34万元,文化与体育传媒支出92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35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6339万元,环境保护支出2582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02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4038万元,交通运输支出6141万元,资源勘探电力等事务支出778万元,商业服务等事务支出511万元,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85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3018万元,住房保障支出6407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297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54万元。

2011年,上解上级支出461万元,比年初预算402万元增加59万元,增长14.68%。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营业税增收上解增加58万元等。

2011年,县级财政支出74895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61万元,调出资金10万元,当年合计总支出75366万元。

一般预算平衡情况:当年总收入76014万元,加上年结余6671万元,减去当年总支出75366万元,再减去结转下年支出7142万元,累计净结余177万元,当年结余73万元。当年全县财政收大于支,略有节余。2011年决算平衡情况可能还会有所变化,因为决算还要上报省、州财政部门审批,上级补助和专项上解有关项目数字,会有增减变化,从而影响平衡结果,到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基金收支及平衡情况:当年基金收入6596万元,上级补助2845万元,上年结余2222万元,调入资金10万元;当年基金支出10580万元,上解支出10万元,调出资金60万元,收支相抵,累计结余1023万元。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突出“两个加强”,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一是加强财税征管。全县财税部门紧紧抓住组织收入这个中心,认真分析国家财税政策调整及“省直管县”体制对财政收入和经济运行的影响,加强预算执行分析、税源情况分析和重点税源监控,果断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堵塞税收漏洞,确保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征缴机制,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除教育收费以外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整顿和规范矿产品市场,提高政府资源性收益运作水平,增加财政收入总量,实现了财政收入过亿元的梦想。二是加强支出管理。在狠抓财政收入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积极落实好各项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坚持落实“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从严控制一般消费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较好地保障了工资发放、社会保障、扶贫救灾、教育、卫生、民政等重点民生支出的需要。

()突出“三个支持”,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一是支持新型工业。积极支持“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财政重点支持工业招商项目落户,通过税费优惠等措施,投入工业建设资金5313万元。二是支持富民绿色产业。全力支持“两叶一果”工程,投入茶叶产业开发资金1770万元,扶持烟叶生产资金471万元,扶持柑橘产业资金300万元。三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多方筹措资金,支持交通、水利、电力、环保、能源、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筹集基本建设资金13525万元,全力支持了县域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规模企业、优势产业的发展。

()突出“五个加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加大教育强县投入。全县教育总支出完成8519万元,增长16.54%。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303.91万元,安排高中及职业教育贫困生助学金116.45万元。二是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完成支出11350万元,增长32.61%。发放城乡低保金2614万元,安排再就业资金1134万元,发放新农保资金572万元。三是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医疗卫生完成支出6339万元,增长56.17%。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2220万元,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256万元。四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入。投入资金4846万元,新建廉租住房1036套,发放租赁补贴254户,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30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17户。五是加大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投入。全县公共安全体系支出完成2665万元,实现了我县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通过不断努力,全县“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形成,公共财政、民生财政得到较好体现。

()突出“三个落实”,大力扶持和服务“三农”。坚持心系“三农”,积极把公共财政资源向“三农”倾斜,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一是落实惠农政策。对粮食综合直补、退耕还林粮食补贴、良种及能繁母猪补贴等惠农补贴实行“一卡()通”发放。全县涉农补贴累计发放657000万元;认真抓好家电下乡工作,兑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96万元,拉动家电下乡产品销售6624();认真抓好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共发放补贴资金918.19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700万元。二是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全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6个,总投资1126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等现实问题。三是落实农业保险政策。进一步完善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保险和生态公益林以及退耕还林火灾保险,投保总额达92万元。

()突出“三项改革”,不断提升理财水平。一是稳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初步建立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投资评审为支撑、以绩效评价为导向、以监督检查为手段的“四位一体”的公共预算体系,增强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做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增强预算约束力。二是深入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乡镇财务管理坚持“三不变六统一”原则,“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账乡代理”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进财政所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强化乡镇财政资金安全监管。三是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预算单位全部实行远程申请支付,按月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实行零余额账户管理,做到日清日结。实现财政部门、各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之间数据与资源共享,方便预算单位用款,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了对预算执行的监控,确保了财政资金及时拨付和安全运行。

()突出“四个拓展”,强化财政监督。一是拓展财务检查空间。积极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复查工作,组织全县137个单位进行了复查,复查面达100%、公示率100%、公开承诺率达100%;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认真开展会计信息质量、财务收支管理监督检查,纠正违规资金37.05万元。二是拓展财政投资评审空间。全年审查工程预算项目9个,评审金额3298万元,核减金额333万元,审减率达10.1%,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拓展政府采购监管空间。通过公开招标,共确定办公设备零星采购定点供应商10家,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厂5家,聘请公务用车定点维修驻厂监督员2名。全县政府采购招标15次,完成采购资金4259万元,节约财政性资金228万元,节约率达5.34 %。四是拓展节流空间。认真落实中央、省、州关于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的相关规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压缩一般性开支,规范支出管理。2011年预算安排各项公务经费3434.47万元,实际比预算减少454.65万元,厉行节约成效明显。

各位代表:2011年,全县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财政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由于缺乏工业主体财源,税源结构不尽合理,收入增长十分乏力;二是经济总量较小,财政可支配收入远远不能满足政策性、刚性支出的需要,收支矛盾突出;三是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对财政管理的要求愈来愈高,财政精细化管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广泛听取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及建议,认真研究,通过制度创新和加快发展,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是财政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的重要之年。“稳中求进、能快则快、又好又快”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今年财政工作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方法,主动作为,力争再上新台阶。

2012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州、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兴县,绿色产业富民”发展战略,始终突出“五个第一”,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全力推进“三大工程”,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培植壮大主体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财政综合调控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财力保障。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按照“民生为先、发展为本、基数不减、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影响财政收支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编制2012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

一是合理确定收入规模。依据上年我县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和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确定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为14223万元(不含基金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20.85%,其中:国税4600万元,地税7000万元,财政2623万元。收入分级次安排为:上划中央“两税”4088万元,上划省级税收1202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933万元。

二是科学安排预算支出。2012年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依据我县财力增长实际,重点保障人员工资、社会保障、法定配套及县委、县政府当年研究决定用于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重大项目等必保支出。一是保民生。本年预算草案中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64%,如公务员津补贴按人均1.56万元标准全额纳入预算,教育、卫生绩效工资也同步提标,其他事业单位人员也参照公务员标准实行了按月统发;再如全县村级组织及社区居委会误工补贴大幅提标,有效改善了基层干部待遇低的状况。二是保发展。本年预算草案中除涉及教育、卫生、民政、劳动、医疗等政策性配套全部到位外,还加大了对全县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的贴息和配套力度。三是保稳定。本年预算草案中重点加大了对“三农”及贫困弱势群体的关心支持力度。加大了对政法系统的经费保障力度。同时,对新成立的预算单位和新增设职能单位的经费有适当增加,其他预算单位专项业务费维持基数不变。

三是确保预算收支平衡。2012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933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3293万元(其中:税收返还375万元,体制补助2307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5874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2398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5988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补助1128万元,成品油价格及税费改革补助551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2431万元,结算补助622万元,村级运转经费转移支付补助194万元,教育转移支付补助780万元,其他项目转移支付补助645万元),再加上年结余2315万元,收入总计34541万元。2012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3981万元(其中:人员工资支出18540万元,日常办公经费716万元,对个人和家庭支出3192万元,除日常办公外专项支出11533万元),加上解支出545万元,再加调出资金15万元,支出总计34541万元,收支相抵,2012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

2012年基金预算收入1395万元,基金预算支出1395万元,当年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竭力完成2012年财政工作任务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抓住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机遇,立足“七个进一步”,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扎实有效地抓好各项财政工作。

()强化收入征管,进一步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一是加强税收征管。继续坚持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调度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形成财税部门联动、共抓收入的合力;开展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税收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和打击偷税、漏税、抗税、逃税等违法行为,维护税收秩序;不断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税收质量,加大对重点税种的征收力度,保持重点税种收入在税收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二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杜绝坐收坐支、挤占、挪用等行为,加大对可增加政府财力项目的征收力度,努力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和收入质量的不断提高。三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加快支出进度。严格控制和压缩行政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狠抓增收节支,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助推经济跨越式发展。紧紧抓住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政策机遇,努力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积极培植财源。一是加大支持新型工业企业发展力度,助推“百千万”工程。全力支持百万吨水泥、精钒加工业、矿业、石材业、锰业、木业、化工业等企业正常运转,实现达产增效。积极推进“一园五区”建设,大力支持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园区重点项目。二是加大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力度,推进“两叶一果”工程。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等项目资金,大力扶持茶叶产业,确保全面完成新扩茶园的年度任务,加大对茶叶宣传及市场开拓支持力度,提升“古丈毛尖”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影响力;积极支持发展烟叶产业,扩大烟叶种植面积,确保2.2万亩烟叶种植和收购5万担目标任务的完成;全力支持发展水果产业,继续推进柑橘的品改、低改和病虫害防治,确保全县柑橘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左右。三是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一线四区”工程。依托芙蓉镇景点圈建设,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古丈生态文化旅游知名度,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四是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投入力度。千方百计“跑”项目、争资金,全力推进张花高速、永吉高速、古阳河水库等24个前期项目和38个在建重点项目建设,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

()全力服务三农,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以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为平台,采取项目推动、部门联动、产业带动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在涉农资金整合中的主体作用,将性质趋同、目标接近的资金整合起来,带动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统筹安排水利建设资金,继续加强中小流域治理、病险水库加固、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的建设。扶优扶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逐步提高奖补标准。抓住我县进入国家农开县和创新实验区的机遇,在实施“锦上添花”项目的同时,大力实施“雪中送炭”项目,力争完成投入960万元,确保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合格。大力支持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加大扶贫“整村推进”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贫困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积极支持农村能源项目建设,确保完成省为民办实事任务。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提高自主创新、科技应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力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民众幸福指数。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继续加大合格学校、校安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以及城区中小学扩容提质工程建设力度,支持学前教育,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支持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支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切实完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支持发展文化广电事业,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支持完善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等,促进建立公平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一是深入推进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狠抓用款计划编制、支付申请和资金拨付等基础性工作;加强预算监管,拓宽预算监督范围,增强预算透明度,提高预算执行力度。二是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巩固远程申请支付的成果,简化报账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快资金拨付速度,规范预算单位现金收支管理,提高预算单位消费透明度。三是全面启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发挥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机构的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加快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凡是纳入采购目录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全部实行政府采购,降低行政成本。五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善政策措施,规范征管程序,做到以票管收、以票促收,实现源头控收。六是转变乡镇财政职能,提升基层财政服务水平。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全面启动乡镇标准化财政所创建工作,力争2所达省标,积极主动服务基层发展。

()加强财政监督,进一步维护良好财经秩序。认真组织开展对财政预算执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和会计信息质量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做到事前介入、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严厉查处挤占、挪用、截留资金行为;建立严格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对专项资金实行追踪问效,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创新监督方式,把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建立财政违纪处罚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规范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的长效机制;突出监督重点,对强农惠农资金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检查,重点加强对社保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力保今年国家审计署社保资金审计合格;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成果,建立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强化配置管理、动态管理、处置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理财水平。一是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培训活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按照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队伍的要求,建立干部教育长效机制,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采取以考促学、以讲促学、以赛促学、以奖促学等形式,加强新形势下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和财政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财政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二是狠抓作风建设。努力创建“五型机关”,即创建“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创新型机关、务实型机关、廉洁型机关”。三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抓班子带队伍,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严格遵守财务纪律,不断规范管理程序,严格落实反腐倡廉目标责任,确保财政资金、财政干部政治生命安全。坚持厉行节约,硬化公务接待指标管理,推行公务卡制度,严控“三公”消费。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自觉接受审计及社会公众的广泛监督,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之年。目前,财政工作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开放心灵,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不辱使命,不断扩充财政收支总量,为古丈经济井喷式、爆发式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县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秘书处              2012年2月17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