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县人民政府-古丈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

古丈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

来源:古丈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6-01 14:14:03 字体大小:

古丈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

古丈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2022 5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十三五”发展概述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二、“十三五”遗留问题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背景

一、 “十四五”发展机遇

二、 “十四五”面临挑战

第三章 总体思路与战略布局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战略布局

第四章 重点任务

一、丰富产品供给,强化落地抓手

二、提振文旅消费,形成引领效应

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丰富业态

四、城乡联动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五、智慧赋能文旅,促进服务升级

六、提升旅游品牌,打造优质“IP”

七、创新营销方式,助力精准突围

八、做强市场主体,激发行业活力

九、强化公共服务,推动文化惠民

十、加强生态保护,维护持续发展

十一、区域合作共赢,拓宽发展空间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党政统筹

二、多规合一

三、财政支持

四、政策保障

五、人才支撑

附图 1:古丈县“十四五”文化旅游空间布局图

附图 2:古丈县“十四五”文化旅游项目布局图

附表 1:古丈县“十四五”文化旅游重点项目表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和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十九大以来,在全国经济开启内外双循环和文旅融合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和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将承担更重要的历史使命,成为拉动内需和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的确立实施,湘西州已经成为全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聚焦点和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开放开发的热土,各类社会资本特别是战略投资在不断涌入,政策和资源在不断聚集,与此同时,古丈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也加速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化,文化和旅游业已成为古丈县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和巩固脱贫成果、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时期,是古丈县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是促进文化和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文化和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及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攻坚阶段,也是把古丈县建成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阶段。   

为继续做大做强古丈县文化旅游产业,尽快将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文化和旅游业的科学和跨越式发展,特编制《古丈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在把握我国战略顶层设计、文旅发展未来趋势的基础上,总结古丈县“十三五”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的成果与问题,认清新时代文旅发展特征,加强文旅融合发展顶层设计与科学管理,统筹谋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思路,围绕文旅高质量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战略重点,构建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从而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古丈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前瞻性、可操作的路径指引。   

第一章 “十三五”发展概述

一、 “十三五”发展成就   

(一)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体制改革,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1、高起点编制文化旅游相关规划   

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古丈县文化旅游产业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先后召开多次高标准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座谈会,并结合自治州文化旅游产业相关规划,编制完成《古丈县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栖凤湖、坐龙峡和高望界三个重点区域的概念性规划,并针对坐龙峡村、红石林村、岩排溪村、石门寨村、老寨村、天桥村、岩寨村、梳头溪村等编制了各个村的乡村旅游专项规划。一系列文化旅游规划出台,为古丈县文化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2、全方位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统筹协调力度   

根据全州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组建成立了古丈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小组,并组织召开了多次古丈县全域旅游领导小组推进会,凝聚部门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通过整合资源,整合项目,实现统筹开发,整体运营。出台了《古丈县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试行)》和《古丈旅游 A 级景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统筹部门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业态开发,发挥奖励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旅游业态民间大投资。成功引进中企联合创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 10 亿元打造河西片区旅游综合体,提质改造坐龙峡景区,复建老司岩明清古建筑群;引进海南中坤永义有限公司投资 1.8 亿元开发文旅农业国际博览中心项目。   

3、深层次推进行业监管执法改善文旅市场环境   

十三五”期间,古丈县文化旅游主管部门每年通过开展专项督查,即覆盖全州的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利剑行动,与市场监管、卫计、发改、公安、交通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通过媒体曝光等方式,整治无证无照经营、景区价格公示不规范、黑导野导等违法违规现象,整治效果显著。为防止出现反弹,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经营行为,古丈县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还组织专门力量从整治不合理低价游、整治非法旅行社业务、开展旅游市场监管和执法督察、倡导诚信经营和文明旅游等方面开展工作,开展全县文化旅游场所巡查监督工作,督促经营场所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排查消防安全隐患,通过持续高压的旅游市场整治,确保旅游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安全。   

(二)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文旅经济持续增长   

1、文旅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经济稳步增长   

十四五”期间,古丈县旅游接待量由 2016 年的 200万人次提高到 2019 年的 600.32 万人次,年均增长率约44.3%,;旅游总收入从 2016 年的 7.9 亿元提升至 2019 年的22.1 亿元,年均增速约 40.9%2020 年,受疫情影响,全年接待游客 339.9 万人,比 2019 年下降 43.4%,旅游总收入12.6 亿元,比 2019 年下降 42.9%。截止  2020 年底,古丈全县共有 1 4A 景区,2 3A 景区,3 个历史文化名村,5 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0 个农家乐特色村。红石林景区、墨戎苗寨已成功融入“张吉怀铁路”共同体,并新推了四条旅游精品线路和湖南省“送客入村旅游扶贫”精品线路,另外,牛角山茶旅也已成功入选“2018 年湖南省休闲农业创新创意产品”,茶旅康养融合形象得到了不断攀升。目前,古丈基本已形成了以红石林科考游、坐龙峡探险游、高望界生态游、栖凤湖康养游、土家苗寨乡村游为主的五大特色旅游板块,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   

2、文旅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截止  2020 年底,古丈县共有三星级酒店 2 家,旅行社网点 4 家,星级农家乐 179 家、休闲农庄 123 家,形成了一次性接待 1.5 万名游客食宿的能力,现已开发尔卓山谷、“白叶一号”、“红石林民宿”等特色精品民宿品牌,旅游接待能力明显提高。全县完成了一批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游步道等旅游服务设施提质升级,杜家坡茶园帐篷酒店加快推进,“夯吾苗寨”、“默戎苗寨”等旅游接待人数持续攀升,文化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域旅游加快发展   

1、精品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十三五”期间,古丈县全力推进“2214”工程(2个景区、2 个苗寨、14 个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十亿产业规模集群。完成红石林景区二期亮景掏挖、观光探险、野外休闲及乡村体验等项目,把红石林景区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地质公园。推进坐龙峡景区提质扩容,完成停车场、游步道及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把坐龙峡景区打造成集户外探险、露营、旅游为一体的休闲探险基地。充分挖掘苗族饮食、建筑、节日、习俗等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推进默戎苗寨、牛角山特色产业综合开发项目,把 S229 古丈——默戎——坪坝沿线建设成为神秘苗疆文化走廊,把古丈打造成为苗族风情最佳体验区和湘西州神秘苗乡精品线路的后花园。   

2、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打造了张家坡、夯吾苗寨等省级特色旅游名村,神土地、小背篓等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加快民宿发展,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推动发展尔卓山谷、青竹山庄等一批新型民宿。借助“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平台,拟出台鼓励旅游发展的奖补政策。2020 年,古丈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 11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4.2 亿元。截至 2020 年底,古丈县累计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 20 个、示范村 66 个,有 25 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3、茶旅融合逐步推进   

做为有名的茶乡,古丈县立足资源优势,以“茶旅融合”模式整合产业资源,以茶促旅、以旅兴茶。按照“一廊四带” 布局,着力打造 S229 和河迁公路沿线百里生态有机茶廊,建设古阳南山至洞上十里茶园休闲观光带、默戎至坪坝高标准茶叶产业示范带、红石林至坐龙峡茶叶旅游示范带、高峰岩头寨高山云雾有机茶产业带,利用红石林、坐龙峡、栖凤湖、高望界等核心景区以及茶叶专业村寨、传统村落、特色民族村寨等优势资源,开发茶旅农家游、生态游、田园游、民俗游等特色项目,有效带动了当地茶叶产业和生态村镇旅游线建设快速发展。目前,已高标准打造竹溪湾、牛角山等6 个茶旅示范基地,带动 600 余户 2000 多人脱贫。   

(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优势更加凸显   

古丈县委、县政府以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为契机,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厚植生态优势,引领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度假、坐龙峡、栖凤湖、高望界等生态旅游、森林休闲和生态农业等旅游项目,先后建成坐龙峡国家森林公园、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凤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 4 处,建成高望界自然保护区生态科普基地 1 个。完成了千里生态景观走廊工程通道绿化 2715 亩,古丈县生态资源优势日趋提升。   

2019 年,古丈县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距检测数据显示:古丈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 347 天,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的 95.1%,年均负氧离子浓度为 2905/立方米,均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截止 2019年,古丈县先后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有机茶之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茶叶标准化建设示范县”等多项荣誉称号,古丈县生态旅游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五)品牌形象初步凸显,营销推广矩阵扩大   

1、坚持创品夺牌,擦亮“神秘湘西·康养古丈”名片   

2018 年,牛角山茶旅入选“湖南省休闲农业创新创意产品”,2019 年,古丈县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2020年,古丈县荣获“夏季避暑胜地”称号,进一步提升了古丈县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十三五”期间,古丈县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古丈茶旅文化节开园节、古丈茶旅长沙云端推介会、湖南国际会展中心旅博会、古丈茶旅济南宣传;开展了“网游古丈”活动,利用官方公众号、网站、抖音、快手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发起“网游古丈”话题,开设“网游古丈”直播,举办“网游古丈”短视频大赛等,大力宣传推介古丈。以“神秘湘西·康养古丈”为主题的古丈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愈加鲜明。   

2、创新多种品牌营销方式   

古丈县坚持把宣传营销作为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抓手,整合县域内营销资源,旅游宣传片、旅游歌曲、旅游画册、旅游广告、旅游活动、旅游微刊等手段,实现古丈文化旅游宣传立体营销。通过创新宣传营销方式,不断拓展文化旅游市场,有效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开展精准营销、节会营销、热点营销,成功举办了中国·古丈第四届茶旅文化节、茶旅文化传播大使选拔大赛和红石林土家摸泥节,举办了中国古丈两山国际越野赛,多方展示了古丈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邀请宋祖英和全国知名文艺界委员,深入古丈就“提升茶文化,扶贫茶产业”开展主题调研,使得“古丈红”正式诞生;充分利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高速公路广告、中西部交流合作平台、“旅游+节会赛事”大力宣传推介古丈县旅游资源。设计制作了古丈旅游官网、Logo、指南、招商手册,先后组织涉旅企业参加在长沙、桂林、昆明等地举办的旅游产品推介会,构建多渠道宣传营销网络。   

3、积极拓展文化旅游市场   

十三五”时期,古丈县积极拓展文化旅游市场,进一步完善了古丈旅游地接奖励优惠措施,制定了文化旅游市场开发奖励办法,并与相关旅行社签订了门票政策协议,对相关团队和客源地的游客,建立了奖励制度。红石林景区、墨戎苗寨成功融入张吉怀共同体新推四条旅游精品线路和湖南省“送客入村旅游扶贫”精品线路。通过文旅宣传促销,有效拉动了文旅市场需求,拓展了市场空间,旅游市场保持了年均 16%的增长速度,古丈县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高。   

(六)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公共文化体系日趋完善   

1、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古丈县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已经完成主体建设的 80%,完成投资 4600 万元;中寨鬼溪、坐龙峡景区游道提质、景观打造等升级步伐不断提升,完成投资 1680 万元;墨戎苗寨停车场、河道清淤、网线下地等环境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人行通架桥投入使用,夯吾苗寨玻璃栈道、滚水坝等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酉源四星级酒店已投入营业。牛角山村、石门寨村等 11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厕所、停车场、游道、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完成总任务的 90%  

2、全面融入大湘西旅游线路   

加快推进湘西交通驿站工程建设,古丈县古阳镇金钉子交通驿站已完成选址,规划打造成集交通服务、生态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站。栖凤湖驿站、酉水画廊驿站正在建设中。吉怀高铁古丈段、高铁西站进站路、古罗大道、罗凤公路等旅游大通道建设稳步推进。   

3、积极响应“旅游厕所革命”  

2020 年底,已完工旅游厕所 14 座,6 座正在建设。根据不同区域厕所功能的不同,按照新建、改扩建厕所数量与接待游客规模相匹配。将核心景区、乡村旅游重要节点、乡镇场镇所在地的厕所作为重点,严格按照《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实施 A 级厕所标准化建设和改造。   

4、文旅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一是全面推进两项惠民工程。目前,全县 103 个行政村实现“村村响”全覆盖,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户户通”任务,同时加强了对山洪地质灾害预警广播的巡查维护工作。二是强化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县 103 个行政村按照省定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七个一”标准建设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3 个行政村全部配齐配全文化器材、广播器材和体育器材。建设有农家书屋 140 个。各类标识标牌规范上墙,每村建立了“村村响大喇叭”,实现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建立了完善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三是实施总分馆制建设工作。积极开展七个镇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年底将完成建设任务。   

(七)文化保护传承持续发力,非遗产品彰显新魅力   

1、非遗保护工作扎实开展   

截止  2020 年底,完成了 1 个国家级项目《古丈毛尖茶制作技艺》,4 个州级传习所(田家洞社巴日,官坪团圆鼓舞、九龙苗家八合拳、张远忠古丈毛尖茶制作技艺)和 2 个州级生产性保护基地(墨戎苗族银饰锻造、农家女湘西苗绣)的申报工作;新增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77 人,新增县级项目10 个;完成了 2020 年度州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传习工作的动员和培训;建立了古丈县非遗传习基地;非遗作品《非遗土家族三棒鼓走进古丈民宿》推送至湖南防疫大喇叭抖音 PK赛;非遗企业捐赠抗疫物质捐赠累计 5000 余元物质(茶叶、口罩、药品等);完成了非遗传承人工作室、非遗项目就业扶贫车间、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示范性就业扶贫车间、特色民族人才带徒和传习活动的申报工作;完成了州级、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和项目申报工作及县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清理整顿工作;完成了国家级项目《土家族哭嫁歌》《湘西土家族民歌》、省级项目《团圆鼓舞》田野调查及资料收集,并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及绩效展演;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校园”和民族节庆活动(赶秋节、跳香节)、非遗传习阵地等开展各类展示活动 14 余场,推进文化传承。   

2、文物保护工作有序推进   

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对文物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内违规建设等行为进行严格控制,对文物保护单位内的正常居民危房改造严格把关,做好文物基础资料的整理,建立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并实现数字化管理;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法》,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完成了第五次文物野外普查任务;全县文物野外实地调查基本完成;新发现文物 2 处,复查文物 15 处;积极申报高峰石门寨清代炼铜旧址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举办了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   

(八)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文化文艺描绘新景象   

1、创作了多项文艺作品   

古丈县创作的抗疫歌曲《送给逆行的你》《无悔的选择》《众志成城扫除疫魔》、视频《疫情防控,茶乡干群在行动》、美术油画《和谐自然·健康平安》、《去疾》、文艺抗疫剪纸作品、诗词楹联作品分别在湖南省文化馆“艺抗疫情、云游湖南”文艺作品第 36 期、第 43 期、第 47 期专题展示。我县 4 件美术作品、12 件书法作品入选 2020“决战决胜 精准扶贫”全州美术书法作品展。   

2、多方位开展了文化惠民活动  

利用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载体,开设线上培训两期(摆手舞视频教学与苗鼓视频教学),举办各类基层文艺骨干线下培训班 6 余场。开展系列春节群文活动;承办了“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暨“欢乐潇湘·幸福古丈”首届“卓良杯”广场舞大赛;组织开展送图书、送书画、送美术知识进校园、传统文化进退役军人事务局光荣院和福利院、走村寨文化系列服务活动,为我县断龙,岩头寨、草塘等学校学生捐赠图书 1428 册(本),送春联和年画活动三十余场,共送出春联年画两万余幅;联合县邮政分公司和书商,组织开展了“书香古丈·全民阅读”活动,共展出精品图书 3900 余种共 50000余册(本),共 18000 余人参与。组织排练文艺节目参加 2020茶旅文化节开园仪式、参加 2020 古丈茶王杯大赛活动、参加“情暖古丈·扶贫有我”活动、参加湖南省第五届文化(群艺)馆(站)业务技能竞赛、参加“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全州优秀群文作品展演、参加全省“欢乐潇湘”精准扶贫优秀文艺作品巡演启动仪式。截止目前,完成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 45 余场,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 1428 场。   

二、 “十三五”遗留问题   

(一) “茶乡古丈”的文旅品牌影响力不够   

十三五”期间,古丈县大力实施茶旅融合战略,成效明显,但是“茶乡古丈”的文旅品牌效应尚未形成。主要原因在于古丈县现有的茶叶产业束缚于“为了喝茶而做茶”的思想窠臼,缺乏做“大茶叶”产业的观念和意识,忽视了茶旅融合品牌的整合及延伸,忽视了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没有龙头性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代表“古丈茶乡”品牌形象的文旅产品。缺乏对“茶乡古丈”这一文旅品牌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目前古丈县茶企无序竞争问题突出,“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现象严重,导致茶企自有品牌建设积极性不高,最终将品牌建设任务“甩”给了政府。这就导致游客对“古丈茶乡”具体的文旅产品却没有任何概念,外地游客对整个古丈县的文化旅游品牌基本上没有认识。   

(二)县城接待能力不足,休闲业态单一   

武陵茶都”作为张吉怀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和实现古丈文化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区域,城市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仍然落后,县城容量小,接待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制约了县城文旅集散、流通、服务、经济平台等职能的发挥。下一步应结合全域旅游集散中心配套建设相关旅游购物、文化娱乐、特色餐饮的文旅综合体,打造代表性的文化旅游标志景点、景观风情廊道和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等,充分打造古丈“武陵茶都”文化品牌。   

(三)缺乏文旅核心吸引物或龙头文旅产品   

当前古丈县已开发的文旅产品基本还是以传统的观光游览型为主,结构单一,优势资源未能转化为优势产品,无核心竞争力品牌产品。目前全县还没有一家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红石林、坐龙峡、栖凤湖、默戎苗寨、武陵茶都等重点景区还需进一步深度开发,提质升级,对接市场。其他景区景点较为零散粗放,没有形成连“珠”成“链”的精品亮点线路。资源转化成效不足,旅游商品研发滞后,创意创新不足,缺少知名度高、影响力强、吸引力大的具有古丈特色的优秀旅游商品。   

(四)文化旅游企业市场主体较弱   

企业市场主体的培育需要政府在文旅市场开拓、旅行社地接、自驾车队、会议会展、乡村旅游、文创产品等方面给与持续有力的扶持政策,同时也需要相关文旅产品的有力支撑。对于古丈县而言,市场主体以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为主,尚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战略投资者引进难度仍然比较大,招商难、落地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加之疫后大多数文旅企业受损严重,现金流压力较大,在投资方面会更加谨慎,投资力度也会较疫情之前有所减弱。   

(五)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相对滞后   

受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水库移民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古丈旅游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与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浓烈古朴的民族风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目前全县除省道为山区二级公路外,其他公路技术等级低,进入红石林、坐龙溪、高望界景区的公路等级低。坐龙峡、红石林、高望界及栖凤湖景区旅游设施过于简陋,游道不规范,在待开发资源、旅游景区及乡村旅游点的停车接待、住宿餐饮接待、慢行体系、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仍然存在数量不够、配套不足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旅产业的提质升级和联动发展。加快生态城镇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当务之急。   

(六)产业结构不优, “茶旅融合”效果不明显   

目前古丈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仍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文化旅游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业态不够丰富。在“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六要素发展方面,酒店、民宿等接待设施建设刚刚起步,且仍有很多不足;景区开发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资源裸展”和“文化裸呈”现象。在“商养学闲情奇”的新六要素发展方面,休闲体验项目的层次仍然比较低,新的休闲体验业态缺乏,健康养生度假项目档次不高,文化旅游业态创新不足,在产业融合上,茶旅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工旅融合都在起步阶段,没有亮眼产品,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七)文化旅游开发的政策引导性资金投入有限   

古丈是集“老、少、边、穷、山、库、西”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工业基础薄弱、财政困难、经济实力弱小是导致古丈筹措资金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再加上过去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较多,需要资金投入的项目多、范围广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样制约了古丈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而这些设施的改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古丈只有在做好上争和外引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势的生态资源来招商,借梯上楼,开发和发展古丈的文化旅游。   

第二章“十四五”发展背景   

一、 “十四五”发展机遇   

(一)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政策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在湖南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三个高地”战略定位和“四新”使命任务,体现了当前与长远、全局与一域、目标与路径、机遇与责任的有机统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发展锚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是谋划推动湖南“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也为湖南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立足湖湘文化底蕴和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优秀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旅融合,发挥红色、绿色、古色资源优势,加快全域旅游基地建设,打造“锦绣潇湘”文旅品牌。   

2021 年,《湖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着构建“两大中心、三大门户、五大板块、五大联动区、四大走廊、七条旅游线”的空间新格局,即加快构建长沙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张家界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等两大中心;做大做强岳阳湘北门户、郴州湘南门户、怀化湘西南门户等三大门户;精心打造长株潭、环洞庭湖、大湘西、雪峰山、大湘南五大旅游板块;与周边省份共建湘赣边区红色旅游联动区、湘鄂赣天岳幕阜山文化旅游联动区、湘粤南岭文化旅游联动区、湘鄂渝黔武陵山生态旅游联动区、湘桂山生态旅游联动区等五大联动区;融合建设湘江文化旅游走廊、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走廊、大湘东红色文化旅游走廊、长征文化旅游走廊等四个走廊,以及七条旅游线。   

2021 11 22 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湘西地区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意见》,提 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不断完善湘西地区开发体制机制,强化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承接产业转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努力将湘西地区打造成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集聚区、绿色发展样板区和生态安全保障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努力将湘西地区打造成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集聚区、绿色发展样板区和生态安全保障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将湘西自治州打造成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目的地”“支持湘西自治州打造文旅融合绿色发展先行区”。   

(二)交通体系日益发达的区位优化机遇   

古丈对外综合交通网不断完善,修建中的湘西机场、张吉怀客运专线和已开通的永吉高速公路,将极大地优化古丈在全国、全省的交通格局,随着张吉怀高铁的开通运行、古罗大道的全面建成和高铁进站道路的拉通,制约古丈发展的交通瓶颈将得到破解,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快捷聚集。   

(三)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机遇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文化旅游业标准化、品质化、智能化的进程。网络信息新技术及科技应用对文旅产业的生产方式、新产品形态、消费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等带来全方位变革,对优化文旅产业结构、重塑利益价值链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文化旅游游览、文化旅游营销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提供支撑。信息化技术发展让文旅广电产业的发展更为高效、便捷,为古丈县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四)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古丈县未来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与成长机遇。特别是 2020 年初《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古丈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施方案》的发布,为古丈县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推进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的行动指南。古丈县将全力打造承接国内外现代农业、旅游康养、高新科技、特色食品加工、特色矿产品加工五大产业转移高品位示范区。随着一系列协同发展规划的实施,古丈县广阔的发展腹地优势将会凸显,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合作联动将迎来战略机遇。   

二、 “十四五”面临挑战   

(一)复杂国际形势对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挑战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明显增大。中美博弈进一步推动了国内扩内需的要求,逆全球化回潮、贸易保护主义正推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组,国际贸易投资格局更趋多元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会给相对落后地区吸引外资带来一定压力,也将会给古丈县这样地区的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提出新的挑战。   

(二)市场需求变化对产品体验升级提出了挑战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推进,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的快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游客对文旅产品的品味品质和文化内涵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主要体现在旅游体验深度、广度、强度三个方面。   

(三)周边竞争加剧对文旅特色品牌提出了挑战   

湖南省特别是周边张家界、恩施、怀化、铜仁等地旅游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给古丈县旅游客源吸引和文旅板块招商引资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古丈县同周边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部分地区资源同质,与湘西州内各县市在旅游、康养产业竞争激烈,古丈县发展文化和旅游业必须瞄准重点、找准自身定位、提升发展质量,才能在激烈的近地客源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智慧旅游时代对文旅发展方式提出了挑战   

随着“智慧旅游”时代机遇到来,应用大数据服务文化旅游业发展,文创、科技等要素在文旅产业中的渗透,将改变以往以景点门票、购物、餐饮、交通为主要花费的旅游消费结构,旅游消费范围将不断拓展,体验性旅游消费,如文化娱乐、主题住宿、旅游商品、目的地生活体验方面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古丈县应摸清全域旅游资源家底,及时甚至超前开发新兴旅游产品,以变化迎接变化。   

(五)疫情防控常态化对文旅管理工作方式提出了挑战   

2020 年伊始,文旅行业遭受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至今持续影响,波及范围广。未来常态化疫情防控将是对“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业的严峻考验,其长期影响在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使得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态度出现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未来古丈文化旅游谋求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突破,政府需要制定出弹性有效、响应及时的政策框架来加以扶持引导。   

第三章 总体思路与战略布局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省、湘西州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赶考状态扛牢首倡地政治责任,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按照全州打造“三区两地”和建设“五个湘西”的发展定位,围绕古丈县打造“全国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县和武陵山区休闲康养目的地”的战略目标,立足生态、茶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重点打造红石林、坐龙峡、栖凤湖、高望界等精品景区和康养度假基地,加快茶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扩大“神秘湘西,康养古丈”旅游品牌影响力,努力将古丈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与户外体验、茶文化与民俗风情体验、全域康养度假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全域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原则   

(一)全域统筹,创新发展   

在全域旅游资源观的引导下,加强全域文旅特色资源开发,促进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聚焦精品文化、精品大项目、休闲度假文旅产业集群建设,聚焦品牌建设、重点市场,激发产业活力,释放产业动能。以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古丈县文化旅游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优化文旅发展环境,转变文旅发展方式,有效促进古丈县文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多规合一,融合发展   

突出规划的落地性,将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机整合,确保文旅发展空间格局与各类用地规划的协调统一,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发展。加快文化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进程,充分协同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关系和产业关系,在大文化旅游产业领域内组织各种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保护资源环境为基本前提,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不越生态红线,依法合理开发,资源永续利用。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   

(四)乡村振兴,共享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增强乡村的内生动力。结合文旅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实现主客共享;结合文旅就业,形成业态共创;结合旅游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全面小康。   

三、发展目标   

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近期着力打造全国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县和武陵山区休闲康养目的地, 将古丈县打造成湘西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山水魅力之城。未来进一步实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中长期建成国内一流全域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一)文旅产业目标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擎,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品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巩固文化和旅游业作为古丈县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实现扩大就业、巩固扶贫成果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三大社会目标,推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成为建设古丈美好生活的幸福产业。   

(二)文旅服务目标   

通过完善旅游交通,健全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推行服务标准化,完善服务标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规范服务礼仪与服务流程,塑造规范专业、热情主动的旅游服务形象;推行服务智能化,文化旅游场所实现免费 wifi、通信信号全覆盖,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和网上支付,主要景区实现电子讲解、智能导游、实时信息推送等。   

(三)文旅品牌目标   

进一步延展丰富“神秘湘西·山水茶乡·康养古丈”文化旅游品牌的内涵,通过“武陵茶都”文旅融合发展核心、栖凤湖旅游度假区、高望界国家自然保护区、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坐龙峡户外探险旅游区、列溪茶旅融合创新康养基地、默戎苗寨茶旅融合创新休闲旅游区、古丈茶旅文化节等文化旅游精品的建设,树立茶旅融合体验、峡谷户外运动、生态休闲康养等文旅 IP 品牌,提升古丈县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四)具体任务指标   

2025 年,古丈县接待游客总量达到 1077 万人次,文旅总收入突破 107.7 亿元,游客人均消费水平接近 1000 元。到 2025 年,创建 4A 级景区 2 家、3A 级及以上景区达到 7 家,高端度假及商务型酒店达到 5 家,中高端主题特色精品民宿8 家,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10 个,全域旅游最美村 15 个,4 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12 个。   

古丈县文化旅游发展指标体系一览表

四、战略布局

十四五”期间,根据古丈文化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的调整升级,围绕建设“全国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县和武陵山区休闲康养目的地”总体目标,构筑以“红石林、坐龙峡、栖凤湖、高望界”等核心景区为引领的“一核、两廊、五大板块”文化旅游新格局。

一核:“武陵茶都”茶旅融合发展核心

依托“古丈毛尖”茶产业特色优势,以古阳镇为县城集散核心,结合新城规划,打造“武陵茶都”茶旅融合发展核心。以打造“武陵茶都”为目标,结合高铁站点的规划,完善城区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老城区环境风貌整治,推进文化休闲业态,大力推动茶旅深度融合,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以“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打造“武陵茶都”。重点建设项目有“武陵茶都”文化休闲街区、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古阳河十里风光带等。规划依托“武陵茶都”建设,打造张吉怀黄金旅游线路上的集散中心,同时依托现有水体和水资源,打造芙蓉镇——坐龙峡——红石林线路上的集散地。集散中心除了主要满足游客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休息、购物等服务需求外,另配套建设文旅休闲养生旅游综合体,使其成为古丈县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引擎。

两廊:

茶旅黄金走廊:“古丈毛尖”茶文化旅游体验廊,打造沿S229省道和河迁公路以“古丈毛尖”为主的名优绿茶产业带,建设百里生态有机茶廊。重点建设项目有百里生态有机茶廊、十里茶园休闲观光带、高标准茶叶产业示范带、茶叶旅游示范带、高山云雾有机茶产业带,打造茶叶融合“黄金走廊”。

酉水生态画廊:依托酉水风情画廊的核心资源,以栖凤湖为核心引擎、罗凤公路为振动纽带,以水带岸,水岸互补,构建古丈滨水生态文化联动发展轴。规划按照民俗特色风情、酉水船工体验、人文景观观赏、山水生态体验等旅游功能逐级、分段开发。沿岸改造特色村寨,引进户外拓展、滨水游乐等体验项目,结合旅游公路建设,打造骑行绿道、特色码头驿站等,充分体现古丈文化特色和酉水风情。

五大板块:

地质研学旅游板块:以国家地质公园红石林、国家森林公园坐龙峡、世界地质遗迹金钉子等资源为提质核心,结合老司岩、杜家坡乡村旅游景点,以提质景区为重要引擎、茶旅融合为开发导向,针对青少年人群提供研学营、周末营、假期营、夏冬令营等服务。打造集地质观光、科考研学、户外探险、民俗体验为于一体的地质研学旅游板块,让古丈成为高品质的地质科普研学目的地。

康体养生旅游板块:依托高望界、栖凤湖等优质山水资源,结合酉水画廊、岩排溪传统文化,打造以“体验原生态秘境高望界、净享休闲康养栖凤湖”为特色的山水休闲度假区。充分发挥古丈良好的生态景观资源优势和富硒茶叶、富硒水果、林下有机食材等田园特色产业资源优势,突出“康养一体,医养结合”,引进一批康养旅游企业、打造一批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开发一批康养旅游产品。重点打造森林康养、田园康养、医疗康养三大类康养旅游产品,打造康体养生旅游板块。

特色村寨旅游板块:突出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和传统村寨 特色风光,主要依托默戎苗寨、夯吾苗寨,辐射默戎镇、坪坝镇等特色村寨,推广古丈“多彩村寨、活色生香”风情苗寨旅游名片。壮大以墨戎苗寨、夯吾苗寨为代表的南部少数民族文化游精品线路,串联周边中寨村、九龙村、旦武营等传统村落,建设集苗族文化体验、特色餐饮、乡村民宿于一体苗疆文化旅游走廊,打造特色村寨旅游板块。

户外运动旅游板块:以鬼溪、穿洞等峡谷深溪为中枢,以周边诸天山、天台山等高山峻岭为骨架,构建“多元户外体验,自然极限幻想之旅”的户外探索线路。全方位统筹古丈全域资源,创新运用“生态+体育+旅游”模式,构建“户外运动协会+户外运动基地+户外运动赛事”全链条产业体系。陆上、水上、空中立体化推进古丈户外运动旅游产品开发,引入自驾营地、帐篷露营、夜跑、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拓展训练等新业态产品,打造户外运动旅游板块。

城郊休闲旅游板块:依托新城扩建、旧城提质、城市景点公园等建设,结合城区周边规模化农业基地、捡槽溪、黑潭溪等流水瀑布景观,“武陵茶都”文旅融合发展核心、竹溪湾万亩茶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抓手,打造集旅游集散、茶园观光、城郊休闲于一体的城郊休闲游憩区。

第四章 重点任务

一、丰富产品供给,强化落地抓手

(一)旅游精品建设工程

1、打造“武陵茶都”城市旅游精品

依托高速、高铁便捷的区位优势,“古丈毛尖”茶产业特色优势,以古阳镇为集散核心,组团打造罗依溪旅游新城、河西旅游新城,打造“武陵茶都”茶旅融合发展核心。其中,罗依溪新城要注重高品质规划建设,加快完善市政设施和文教医卫配套,兴建一批城市综合体、旅游综合体、商贸综合体,打造茶城融合、休闲宜居的高品质新区;高铁新城要塑造绿色活力生态新区,打造古丈新名片;河西新城区要积极开发旅游地产,建设一批特色民宿,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旅游综合体。

2、加强4A级以上景区建设,打造文化旅游龙头景区

全面提升以A级景区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着力加强4A级以上景区建设,提升景区游览体验质量。推动红石林、坐龙峡、老司岩、杜家坡等酉水沿线传统精品景区景点联动发展,将其联合打造为“红石林地质奇观旅游区”,作为古丈县文化旅游龙头项目,塑造湖南省重量级文化旅游IP,开启古丈县文旅融合新纪元。强化A级景区品牌管理意识,加强A级景区日常经营管理监督,避免高等级景区出现因安全事故、服务质量事故等原因摘牌。

红石林地质奇观旅游区——按照5A级标准,重点以红石林、坐龙峡等自然景观为核心,结合老司岩、杜家坡等酉水沿线的传统精品景区景点,开发研学游、探险游、观光游、工业游和文旅游等业态产品,将“红石林地质奇观旅游区”打造成集科普、养老、峡谷探险、户外拓展、高端休闲于一体的精品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景区。

栖凤湖康养休闲度假区——按照旅游度假区标准,依托生态优势,着力打造“康养胜地”。用好“中国生态魅力县”“中国天然氧吧地”等金字招牌,以酉水风光带、栖凤湖、高望界为核心,结合酉水画廊、岩排溪传统文化,充分借助酉水河以及栖凤湖底古溪州遗址的资源优势,调整规划、科学布局,积极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全力打造集森林康养、湖泊度假、文化挖掘于一体的、有影响力的避暑养生胜地、康养休闲度假基地。

苗寨苗族风情特色精品景区——整合墨戎全镇的苗寨聚落资源,按照4A级标准重点提升墨戎苗寨和夯吾苗寨,远期以点带面,全面整合全镇苗寨聚落的原汁原味的苗族文化,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和苗族民间文化艺术,形成多元化产品和业态组合,同时注重旅游产业与茶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茶旅产业创新融合示范基地。墨戎苗寨开发重点是在现有基础上,对苗寨整体景观及氛围进行改造和提升,丰富产品和相关业态,在业态选择上可重点考虑文化博览、特色民俗文化沉浸式体验、特色餐饮和住宿设施、相关商业配套设施。 夯吾苗寨开发重点是发挥夯吾苗寨与牛角山茶园的组合优势,依托牛角山茶园基地,利用山顶平台开辟入口形象展示,通过原生态根雕等模式构筑茶文化特色的景观设施、接待中心等, 茶园内通过石板路筑成层级分明的阶梯栈道,供游客穿行茶园其中,选取景观视线良好区域,打造观景平台,可融入帐篷营地、摄影基地等;另选取私密性较好、观景空间开阔区域打造茶田民宿,拉长游客停留时间、消费环节,加深游玩体验。

3、全面推进精品文化旅游景区提质升级

采取由点到面、示范带动的方式,推动古丈县河西酉水人家风情旅游综合体、断龙山镇土家文化长廊、尔卓山谷娃娃鱼生态观光园、中寨村鬼溪旅游文化精品景区、九龙苗族文化风情园建设,与红石林地质奇观旅游区、栖凤湖康养休闲度假区、苗寨苗族风情特色精品景区、武陵茶都等重点精品景区景点联动发展,全面推进精品文化旅游景区提质升级,逐渐形成湘西州生态文化旅游的精品线路、成熟品牌。

(二)创新产品业态工程

1、大力发展文创和非遗旅游产品的开发

以茶旅文创为核心,培养本土文化能人团队,加大特色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通过书籍、歌曲、宣传片、电影等媒介,讲好古丈故事,以文化的深根厚植赋予景区、景点、景观新的精神内核。提升非遗文化旅游产品,加大对古丈毛尖茶手工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启动古丈茶文化博物馆建设;新增中寨村非遗传承基地,建设牛角山田园综合体非遗一条街项目;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大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以手工艺展品、银饰展品的工艺传承变化追溯银饰文化内涵和变迁,建设墨戎镇苗族文化博物馆;推动优秀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设民俗农耕文化博物馆;推动断龙山镇土家民族文化展示展演中心建设,通过舍巴堂、土家文化博物馆、非遗传习所等项目,打造断龙山镇土家文化长廊;依托苗族“赶秋节”、土家族“舍巴节”、苗族四月八“跳花节”等特色节日,举办一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加强对龙鼻嘴村、毛坪村、老寨村、张家坡村、花兰村等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开发和保护。通过品牌打造、宣传造势,真正让古丈文化旅游热起来、火起来、旺起来。

2、优化供给体系,加快培育新业态

围绕“茶旅、地质、康养、苗寨”古丈县四大资源特色,加快培育康体养生、乡愁苗寨、地质研学、影视网红、户外运动、民族体育等文化旅游新业态,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精细化、差异化、全域化、特色化的文化旅游产品,增加有效供给、优质供给、理性供给,有效延长游客在古丈的停留时间,促进旅游消费。

康体养生——充分发挥古丈良好的生态景观资源优势和富硒茶叶、富硒水果、林下有机食材等田园特色产业资源优势,突出“康养一体,医养结合”,引进一批康养旅游企业、打造一批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开发一批康养旅游产品。重点打造森林康养、田园康养、医疗康养三大类康养旅游产品,打造康体养生旅游系列产品。

乡愁苗寨——壮大以墨戎苗寨、夯吾苗寨为代表的南部少数民族文化游精品线路,串联周边中寨村、九龙村、旦武营等传统村落,建设集苗族文化体验、特色餐饮、乡村民宿于一体苗疆文化旅游走廊,打造古村寨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地质研学——依托金钉子世界地质遗址、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基于研学科考、拓展训练、摄影以及夏令营活动,打造地质研学产品,形成“旅游+教育”相关新业态。

影视网红——精心打造网红景点,主动顺应网络时代信息化趋势,深入发掘本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景区自身亮点,打造一批网红秋千、摇摆桥、彩虹滑道、喊泉等游客易参与、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加快推进栖凤湖影视基地建设。

户外运动——全方位统筹古丈文化旅游资源,创新运用“生态+体育+旅游”模式,构建“户外运动协会+户外运动基地+户外运动赛事”全链条产业体系。陆上、水上、空中立体化推进古丈户外运动旅游产品开发,引入自驾营地、帐篷露营、夜跑、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拓展训练等新业态产品。

民族体育——利用土家族、苗族多彩的节日盛会,根据不同需求,开发观赏型(苗族椎牛、苗族赶秋、土家族摆手歌、苗族接龙舞、土家族铜铃舞等)、游客参与型(赶秋节、四月八节、跳马节)、休闲健身型及探险型等不同类型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让游客既能够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够体验到真正的民族传统文化。

(三)精品线路建设工程

1、全面融入大湘西旅游全景环线

大力挖掘古丈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主动整合周边区域旅游资源,以长张高速、张花高速、包茂高速、洞新高速、沪昆高速、长韶娄高速为轴,以 “人文溯源、山水溯源、健康养生、红色研学”为四大突破点,全面融入大湘西全景环线。加快“神秘湘西”区域线路融合联动。

大湘西全景环线:长沙——常德——张家界——古丈——吉 首——凤凰——泸溪——怀化——邵阳——娄底——湘潭—— 长沙。

2、精心培育五条县内精品旅游线路

围绕“神秘湘西·山水茶乡·康养古丈”主题定位,结合古丈资源布局特色及线路交通组织,精心培育“康养山水度假、茶旅创新示范、苗疆文化走廊、地质科考研学、 户外峡谷探秘”五条县内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康养山水度假线路——自“黄金走廊”旅游集散中心往东,沿酉水画廊,依托罗凤旅游公路,以栖凤湖旅游度假区、高望界国家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点,串联周边毛坪村、鲁家溪、张平大院、金华山、岩排溪村等景点,打造一条以“康养”为主题的山水度假游线。

线路设计:“黄金走廊”旅游集散中心(河西旅游综合体)——栖凤湖旅游度假区(湖泊康养) ——高望界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康养)——天桥山旅游区(禅修康养)。

茶旅创新示范——自“黄金走廊”旅游集散中心往南,依托省道229,以打造“茶旅线路”为目的,串联周边列溪茶旅融合创新康养基地、武陵茶都、竹溪湾茶文化主题公园、墨戎苗寨、梳头溪等景点,打造“茶旅融合”新兴旅游热点,打造茶旅创新示范旅游线路。

线路设计:”黄金走廊”旅游集散中心(河西旅游综合体)——列溪茶旅融合创新康养基地(茶旅康养)——“武陵茶都”文旅融合发展核心(茶旅文创)——竹溪湾茶文化主题公园(茶旅主题公园)——墨戎苗寨茶旅融合创新休闲旅游区(茶旅民俗)——梳头溪茶旅休闲基地(茶旅休闲)。

苗疆文化走廊线路——全面提升景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水平,开发民族演艺、农耕文化体验、高端民宿等业态产品,以墨戎苗寨、夯吾苗寨为核心资源点,依托省道229,串联周边中寨村、九龙村、旦武营等传统村落,打造集苗族文化体验、特色餐饮、乡村民宿于一体的40公里苗疆文化走廊。

黄金走廊”旅游集散中心(河西旅游综合体)——米多“民俗”村——墨戎苗寨——旦武营“南方长城”文化旅游区——大山深处的石门寨——时光金华山——多彩岩排溪——“背篓”人家。

地质科考研学线路——自“黄金走廊”旅游集散中心往西, 通过旅游公路提质升级,沿酉水画廊,串联锦华万亩果茶产业示范园、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旦武营“南方长城”文化旅游区,打造一条以“世界地质遗址”科考研学为核心的旅游线路。

线路设计:”黄金走廊”旅游集散中心(河西旅游综合体)——锦华万亩果茶产业示范园——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考)——旦武营“南方长城”文化旅游区(文化研学)。

户外峡谷探秘线路——以坐龙峡、断龙山、鬼溪大峡谷为核心景点,将红石林镇、墨戎镇、坪坝镇、古阳镇、岩头寨、高峰镇等特色村寨的户外拓展基地串联起来,打造一条以“峡谷探秘”为主题的户外旅游线路。

线路设计:”黄金走廊”旅游集散中心(河西旅游综合体)——坐龙峡户外探险旅游区(户外运动)——“溶洞”泽禾溪(溶洞探险) ——断龙山户外探险旅游区(绝壁攀爬)——鬼溪大峡谷——穿洞大峡谷 ——“野徒”甘溪。

3、拓展多条武陵山片区和湘渝黔地区的文化旅游线路辐射网络

以包茂高速、杭瑞高速为文化旅游线路拓展轴,连接湘西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凤凰县、龙山县、泸溪县和重庆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和贵州松桃县、铜仁市、黔东南州和张家界等,形成联动湘西、西接重庆、南连贵州、东通张家界的旅游线路辐射网络。

(四)产业要素提升工程

提升红石林、坐龙峡、栖凤湖、高望界等精品景区的旅游业态,融入茶文化,构建有层次的产业要素体系,加快产业延伸联动发展,实现康养度假旅游业态的创新发展和旅游综合效益的高溢出增长。

1、推进旅行社企业现代化发展

推进旅行社行业向适应潮流的现代化演变。提倡向垂直分工体系转变,鼓励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它方式重新组合;改变小旅行社“小而全”的建制和业务上面面俱到的经营模式,代理化发展,形成一种超级市场式的销售方式,主要赚取佣金和销售提成。提倡旅行社积极应对旅游散客潮,用特色服务和定制服务,把握新的机会。提倡旅行社与移动互联技术全面接轨,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开创新天地。

2、构建多层次文化旅游住宿体系

结合古丈生态条件,创新发展民宿、树屋、木屋、帐篷营地、房车营地、精品度假酒店等个性化住宿业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品牌饭店和战略投资者,建设高星级旅游饭店,支持自驾营地、家庭客栈、连锁酒店等接待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以景域集团四星级酒店、舍野公司列溪旅游高端休闲接待基地、红石林四星级酒店项目为引领,进一步提升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档次和水平。鼓励贴近休闲度假市场需求的风格多样的民宿业的发展,特别鼓励土家族、苗族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新型住宿业。

鼓励中高端酒店建设,规范低端旅游住宿,鼓励全县符合条件的酒店宾馆进行星级酒店评定,通过开展星级酒店评定活动,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古丈县住宿业整体服务水平。同时引进一批经济型连锁酒店,以增加中端旅游市场住宿产品供给。对低端住宿,如家庭旅馆、农家乐住宿等,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加强监管,保证其具备应有的住宿服务质量。除此之外,还可建立一批文化类酒店,如以苗族、土家族文化为主题的特色酒店,吊脚楼酒店、木屋民宿、洞穴酒店等。

在古丈县城和红石林景区设置高端度假酒店。在墨戎苗寨和夯吾苗寨以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内打造特色民宿项目,对花兰、老司岩、岩排溪、石门寨、九龙村、李家寨等民居适当提升改造,发展主题客栈或乡村民宿。在栖凤湖、红石林、河蓬等地建设户外营地,包括帐篷区、房车露营区、户外烧烤区、素质拓展活动区等。在高望界、罗依溪,可建设或改造形成主题木屋养生客栈和农家客栈等住宿业态。

3、构建多元化文化旅游餐饮体系

梳理古丈“十大名菜”,绘制古丈“非吃不可”美食地图, 开办“古丈美食文化节”以及“美食厨艺大赛”,建设特色餐饮服务区。形成古丈“非吃不可”美食系列、创意“古丈五大特色宴”系列、特色小店三大特色餐饮体系。确定旅游定点餐馆,并选择特色突出的旅游定点餐馆给予扶持,扩大其经营规模。相关部门加强餐饮行业的指导,加强横向联合,强化与旅行社的密切关系,规范旅游定点餐馆经营行为。定期举办古丈美食节活动,开展美食评选,提高知名度和扩大影响范围。通过网络、微信平台进行美食营销宣传,打响“美食古丈”品牌。

4、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娱乐体系

规划鼓励各类演出团体、个人立足古丈本土文化进行文化娱乐产品的发掘、创新,对优秀节目、演出团体和个人进行宣传推广和必要的经济奖励。发展景区娱乐既是推动古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弘扬、保护古丈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规划建议在古阳镇、墨戎镇结合旅游特色餐饮街区、主题文化老街设置一些公共活动广场,引导娱乐活动的开展;在其他有条件的场所(如古丈县的茶叶一条街),规划出一定的娱乐活动空间,完善其配套设施,如座椅、灯光、遮雨蓬等,鼓励娱乐活动的开展。以便于游客迅速融入旅游地的生活。

二、提振文旅消费,形成引领效应

(一)文化旅游商品提档升级工程

1、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品牌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

一是积极开发古丈茶叶旅游商品,如古丈毛尖、绿茶、红茶、茯砖、黄金茶、云雾茶等,依托当地丰富的茶资源制作的特色手工艺产品如抹茶面膜、抹茶粉饼、抹茶精油皂、抹茶洗发水。二是积极开发地方文化旅游商品,如依托苗族银饰和苗族手工艺为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等。三是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如古丈腊肉、古丈娃娃鱼、糯米腌酸鱼、巴陵茶油鸭、酸泡菜为代表的地方美食品牌,推进“讲道德更健康”诚信农产品工程建设,深化“古丈毛尖”区域品牌建设内涵,拓展品牌产品范围,衍生品牌创意产品,大力发展集民俗、乡土、时尚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商品。通过旅游包装和品牌注册,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古丈文化旅游商品。进行品牌的设计和合理包装,形成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实现品牌营销,统一管理。

2、积极建设文化旅游商品销售场所

组建旅游商品协会,加强旅游商品研发,扶持培育乡村旅游商品企业。在古丈县内创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5个以上,旅游商品生产企业3家以上,电子商务购物10家以上,加快推进旅游商品市场建设,规划建设旅游购物特色街5个。在销售渠道上将专业市场、景区商贸街、农家摊贩三者结合,扩大旅游商品的销售网点,同时发展线上线下多种分销渠道,推进旅游商品行业向产销协同的配套化配置。

3、鼓励文化旅游商品创新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现有旅游企业或其他企业投资旅游商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扶持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对于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给予税收或其他手段的补贴。定期举办古丈县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组织评选古丈县“文化旅游商品最佳创意奖”、“文化旅游商品十佳”等活动。设置文化旅游商品宣传推广专项资金,对古丈文化旅游商品进行宣传推广,并定期举办文化旅游商品销售推介会等活动。

(二)夜间文化旅游消费增效工程

1、打造古丈特色夜经济集聚区

提升城区亮化工程,增加夜间休闲设施及娱乐设施,作为城市休闲空间,定期举办社区夜聊俱乐部、夜间主题狂欢节、露天影院等夜间休闲活动,打造社区居民相互沟通的城市休闲空间。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

2、开发三大夜间文化旅游主题产品

开发夜景观光、夜间演艺娱乐、夜间参与体验三大夜间文化旅游主题产品。

夜景观光体验产品。围绕古丈县城旅游集综合体的建设,提升县城创意化夜景打造,通过夜间标志性景点、休闲街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古丈夜景标志性景点,创意夜间亮化形式,增加夜间休闲场所、夜间娱乐设施及服务设施。

夜间演艺娱乐旅游产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精髓,通过山水栖凤湖、茶乡古丈等演出节目策划,在重点文化景区,以相关历史典故、文化主题为基础,开发相关演艺剧目;结合文武茶灯、古丈灯会、古丈庙会,开展传统节庆节日中赏花灯、猜灯谜、逛庙会等活动,让游客欣赏并体验美丽夜古丈。

夜间参与体验旅游产品。通过顶堂星空营地、动物夜鸣曲、

夜观萤火虫等项目,与露营等项目充分结合,打造满足视觉、听觉的生态夜游盛宴。通过焰火晚会、湖泊音乐节、七夕夜游等活动策划,开发主题节庆夜游产品。

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丰富业态

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聚焦“文化旅游+”,即农业围绕旅游增价值,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服务业围绕旅游成规模。把茶旅融合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生态旅游、休闲农业、茶叶产业、民俗文化、户外探险和康养产业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发挥文化旅游业的带动效应,推进产业链延伸、产业融合和产业集聚发展。

(一)深入推进茶旅融合工程

1、茶旅建设深度融合

以茶业为主题,以旅游为载体,推进茶园景区化、景区茶园化。围绕“可发展”,统筹考虑茶产业和旅游业空间布局,科学划定区域定位,实行茶旅功能布局,推动茶区围绕景区调结构、出产品,景区依托茶区出特色、提品质,促进茶旅结构合理、功能协调、发展有序。围绕“可进入”,抢抓永吉高速、张花高速、张吉怀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机遇,全力破解县域发展交通瓶颈;加快推进生态茶园改造、景观打造、道路提质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茶区景区便捷性和观赏性。按照宜业宜游定位和生产观光一体化要求,建设古丈县茶旅文化观光田园综合体、梳头溪茶谷旅游项目、牛角山片区田园综合体三个茶旅融合示范工程,高标准建设开发竹溪湾、青竹山、杜家坡、高望山等一批茶旅示范基地和茶旅线路,加快推进以500亩“安吉白茶”为核心的默戎翁草、夯娄和新窝脱贫示范基地建设。

2、茶旅产业深度融合

以重点景区开发为依托,紧扣国家地质公园红石林、国家森林公园坐龙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望界、栖凤湖等核心景区发,把茶全面融入特色旅游体系。以乡村旅游发展为抓手,大力整合茶叶专业村寨、传统村落、特色民族村寨、特色旅游名村等优势资源,打造一批茶旅观光体验、茶旅休闲度假、茶旅养生产业聚集区,开发一批茶旅农家游、生态游、田园游、民俗游等特色项目,满足游客多种需求。全力打造古丈“武陵茶都”特色,按照“山城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茶乡特质”的要素内涵,加快茶叶博物馆、茶叶休闲广场、茶叶主题公园、茶叶交易中心、茶市精品街区和古阳河十里樱花风光带等标志性项目建设。

3、茶旅品牌深度融合

积极整合现有茶叶品牌和旅游品牌,将县内景点串联整合,推进古丈县文化旅游全域开发,利用旅游知名度开发茶品牌,实现以旅兴茶。整合村寨特色景观、风土人情等资源,充分利用“古丈毛尖”品牌影响力提升旅游品牌,实现以茶促旅。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古丈毛尖”与红石林、坐龙峡等著名景区捆绑宣传,让茶旅品牌融入茶旅项目开发、茶旅活动策划、茶旅生活体验全过程,高标准制作茶旅形象宣传片、宣传广告、宣传口号,塑造古丈茶旅品牌形象。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跟进,推动茶旅企业强强联手、整体促销,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宣传,全面提升古丈“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知名度。

4、茶旅文化深度融合

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对古丈茶文化进行系统研究,深度挖掘与古丈茶叶相关的重要历史遗址、事件、人物,立足古丈茶文化一条街、茶博馆、茶文化主题公园等的标志性建筑和红石林、坐龙峡等知名景区景点,充分展现古丈茶历史和茶文化内涵。大力开展茶道、茶礼传习活动和茶文化、茶知识普及工作,积极举办春茶开采仪式、茶艺表演、斗茶会、春茶品鉴会等节庆活动。注重茶文化的宣传和营销,大力创作一批茶歌茶戏、歌舞剧目、影视剧本、民间故事、小说等体现茶旅特色的文艺作品,通过媒体大力开展推介展示活动,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注重打响节会品牌,建立民间茶艺表演基地,鼓励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团体参与其中,并积极筹备举办茶文化旅游节、摄影比赛、茶园采风、制茶大赛、品茶等大型茶旅文化活动,将茶俗、茶文化打造成古丈茶旅特色。

(二)全面推进产业融合工程

1、文旅融合工程

通过文化演艺、影视旅游等,将沉睡的文化激活,通过将文化融入旅游要素之中,形成文化主题餐饮、文化主题住宿、文化主题娱乐等业态,增强旅游内涵,延伸文化主题产业链;“产业化”融合,在原有文化产业的基础上融入旅游功能,如毛尖博物馆等;“生活化”融合,将文化生活化、旅游体验化,文化旅游地产是其产业载体的核心;“集聚化”融合,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休闲街区等。以岩头寨镇老寨村旅游产业开发项目、高峰镇石门寨村旅游产业开发项目、岩排溪村旅游产业开发项目等为抓手,开发一系列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促进文旅融合。

2、农旅融合工程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加强民居、民宿和古村落的保护改造,重点提质龙鼻嘴、牛角山、中寨、翁草、红石林、坐龙峡、河南等重点旅游村寨的绿化、亮化、洁化、特色民宿、标识标牌、停车场等旅游设施建设。重点沿S229线、酉水河畔和栖凤湖周边,新建与改造一批茶叶、柑橘、特色养殖等规模化、标准化、景观化农业田园综合体,以栖凤湖农旅融合发展项目、红石林茶果体验园建设项目、卓尔山谷农业体验园建设项目、锦华万亩果茶产业示范园为抓手,展示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地域风情,打造生态景观、农业景观、创意景观交相辉映的主题休闲农业景区。

3、康旅融合工程

充分利用古丈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以生态旅游、宜居城市和康养休闲产业发展为基础,实施一批养生旅游基地、医疗服务机构、医疗旅游等项目建设,以栖凤湖滨水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高望界高端康养建设项目、国际马拉松赛道及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为抓手,打造以自然风光为特色,融生态观光、康体养生、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养生、养老、养心、养病、养幼、养性旅游目的地。

4、城旅融合工程

以打造特色旅游城镇为目标,加快推进一批特色旅游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旅游型城镇综合体、城市景观区、休闲主题公园,提升城镇旅游服务功能,以旅游带动城市发展,以城镇建设推动旅游升级,建设以县城为龙头,以“武陵茶都”项目为核心,以红石林镇、墨戎镇、高峰镇为支撑的旅游城镇体系。

5、工旅融合工程

构建功能复合、规模集聚、势能多元的古丈工旅融合体系。 结合红石林省级工业集中区,依托河西水泥厂旧址,创新工业旅游产品,将文化、休闲、体验等要素有机融入到旅游产品当中。充分展示古丈手作贡茶文化遗产,为游客提供茶文知识普及,充分利用采茶、制茶过程的专有文化要素,融生产车间工艺参观、品鉴体验、形象展示、旅游购物等实地情景为一体,深广开发以“工业和科技体验”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立体型旅游系列产品。依托工业园区嫁接旅游要素,发展企业文化和科普博览、商务会展、特色商贸、素质教育培训基地和游学基地等多元业态。以“古丈旅游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古丈旅游商品产业园”为抓手,打造集参观、展览、旅游、品鉴、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线路,塑造古丈工业旅游名片。

四、城乡联动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一)开展全域旅游最美村创建

积极争创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积极引导默戎镇、古阳镇、 红石林镇等乡镇,根据资源区位、产业特色和人文历史等优势和特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努力争创省级示范乡镇和旅游综合体。大力鼓励列溪、牛角山、岩排溪等行政村创建全域旅游最美村,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鼓励现有农业园区转型发展,积极创建各类休闲农业示范园区。

(二)推进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

重点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综合体,在农业园区建设和设施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强化休闲观光功能,打造具备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科技示范、科普教育、农事体验、餐饮娱乐、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综合体。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基础,规划建设高品位现代农业综合体。默戎镇应以牛角山国家级现代农业(茶叶)综合区提升建设为核心,以牛角山民族(苗族)风情休闲观光线为主线,以茶叶精品园为基地,以牛角山农家乐为亮点,建成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古阳镇应以天桥山为核心,以双溪英妹子为精品园、以红石林、高望界等为主体,建成休闲农业与健康养生示范区。

(三)发展一批精品民宿

围绕高端、生态、精致、特色的休闲度假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古丈少数民族民宿档次,创建一批内涵丰富、业态多元、体现当地民俗文化的古丈版乡村民宿,在国内外打响古丈乡村民宿品牌,对花兰、老司岩、岩排溪、石门寨、九龙村、李家寨等民居适当提升改造,发展主题客栈或乡村民宿。依托栖凤湖、红石林、高望界等旅游景区建设或改造形成主题木屋养生客栈和农家客栈等住宿业态。制定高端民宿经济准入门槛,确保资源配置合理、项目精品优质。出台乡村民宿标准,积极引导低层次、低消费的农家乐逐步向高品质、优服务的民宿转型,规范引导古丈县民宿科学化发展、品质化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环境优化和农民普遍增收。成立民宿经济行业协会,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服务、协调、控制体制机制,强化行业自我管理创新。同时加快建设户外运动体验中心、生活示范区、民宿经济行业协会等一批具有鲜明特征的旅游配套项目,完善路网、路标系统,合理规划设置停车场,提升古丈县山区交通容量及安全系数等,加快推进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实现民宿小景点向生态大景区的转变。

(四)打造几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依托山水资源、地方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在全县范围内重点打造包装推广坪坝——默戎民俗风情景观线度假之旅、岩头寨镇人文观光线文化之旅、双溪——古阳——罗依溪茶叶观光带生态之旅、岩排溪——排若特色民居休闲观光带休闲之旅4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沿四条景观线路,大力开展以休闲旅游为主导业态的文旅综合体建设,同时,高标准打造古丈默戎镇“千年苗寨”,神秘悬棺“九龙洞”,夯吾“戴勾戴丫”,万亩有机茶园“牛角山”,古阳镇“奇妙天桥山”,月亮梳头“梳头溪”,传承苗鼓十里村“坪坝镇”,南方长城起源地“曹家坪”,七女穿洞“岩寨村”,天下奇观“红石林”,明清古居“老司岩,中南峡谷“坐龙峡”,明清将军秀才故居“洞溪村”,“云桥仙渡诸天山”岩头寨镇野竹村,“童子鼓舞,高腔汉戏”岩头寨镇梓木村。文化名人“老寨村”,“唐朝五十里梯田全景”高峰岩排溪村等各具特色的精品景点,串点成线。通过专场促销、旅交会推介、旅行社外联促销、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平台推介等多种方式加以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体验古丈乡村旅游。

(五)开展农文旅融合节庆活动

创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事节活动方式,继续举办古丈斗茶会,苗族的正月十四日庙会、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七赶秋节以及土家族的社巴节、跳马节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实现“一镇一节、一村一品”。统筹安排好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安排好时间节点,做到内容丰富多彩。继续做好特色节庆活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深化“节庆活动+新闻媒体+市场营销”的立体化策略,利用微博、微信以及电视、广播、报纸等全媒体宣传营销,吸引广大游客,不断提升古丈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加快建设各类乡村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创新品牌宣传形式,依托农村电子商务,创意品牌经营模式,促进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延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链。

(七)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

以培育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基地为重点,通过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推行“村集体+能人+基地+农户”现代农业产业运营模式。打破传统思维,引导村集体以镇为单位“飞地”入股到资源要素相对完善的村集体,将闲置土地集中流转、统一规划,推动扶持资金统筹使用、设施集中建设、收益合理分配,发挥资源集中、产业集聚优势。通过“飞地”模式与其他村实现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八)不断完善乡村文旅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旅游、新农村、交通等项目资金,努力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档次。优先解决重点休闲农业点与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与旅游镇、村之间的道路连接线建设问题,依据客流量情况和换乘需要,合理设置专线,增加通往乡镇休闲农业景点的交通线路。

五、智慧赋能文旅,促进服务升级

加速建设智慧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推进“旅游1号公路”工程建设。借助“智慧古丈”建设,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功能。逐步实现信息服务智能化、旅游导览平台化、电子票务网络化以及媒体宣传多元化,为游客提供“旅游资讯一览无余、旅游交易一键敲定”的“零距离”服务。

(一)全力推进 “旅游1号公路”建设工程

旅游1号公路工程是古丈“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政府推进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与智慧服务配套建设的平台。

1、搭建“一横一纵”旅游公路基础框架

一横:依托新建的罗依溪至凤滩、古丈县城至永顺列夕的两条旅游公路,串联高望界国家自然保护区、栖凤湖旅游度假区、“黄金走廊”旅游集散服务区、列溪茶旅融合创新康养基地、坐龙峡户外探险旅游区、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打造一条长约54公里的沿酉水画廊的旅游绿道。

一纵:依托S229,北接张家界、芙蓉镇,串联“黄金走廊”旅游集散服务区、“武陵茶都”文旅融合发展核心、夯吾苗寨、墨戎苗寨,南联吉首、凤凰、怀化,打造张吉怀黄金游线上的一条长约40公里的旅游绿道。

2、优化升级各旅游景区景点连接道路

推动6条旅游公路及交通慢行系统建设。加快启动高铁西站进站路项目建设、完成红石林林科所至大小寨公路建设、启动天桥山旅游公路建设、完成两河口至老岩头寨公路建设、启动河西至红石林(老司岩)扶贫公路建设;全面完成田麻寨至草塘、洞坪至山枣、高望界至高峰等公路整修。

3、完善旅游1号公路配套规划

古丈旅游1号公路配套规划有旅游驿站、自驾车营地、交通场站、标识系统、游线设计和风景绿道等项目工程,与公路线一起组成古丈文化旅游1号公路产品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建设湘西交通驿站、古丈栖凤湖旅游码头、镇溪旅游码头,改造升级县城内汽车站,建设古阳镇、断龙山镇、墨戎镇、高峰镇、坪坝镇五个汽车站;提质升级各景区景点旅游停车场,配备充电桩设施等。

(二)建设古丈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

依托全州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构建“智慧古丈”大数据中 心平台。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旅游信息资源查询、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为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提供数据基础,为社会大众提供旅游信息查询咨询服务。

1、搭建“5G”大数据智慧平台

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借助“智慧古丈”建设,推进文化旅游与互联网融合,加大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信息网络技术、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一是通过建立云计算数据系统、跨部门数据交换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规范旅游信息数据库,完成古丈县文化旅游公共信息与旅游企业服务信息的汇集,并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公共旅游服务数据的资源共享。二是充分利用网站、手机APP、电子信息屏等网络终端和热线电话、咨询中心等传统服务途径,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展示县城和景区状况,整合集成古丈县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的旅游资讯。三是尽快在无线通信、GPS、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基础上建设与县城文化理念和旅游资源相结合的特色自助导游系统,使在便捷体验旅游地图查询定位、游览线路规划和选择等功能的同时,充分感受到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

2、选取智慧旅游示范建设单位试点

十四五”期间规划进行智慧旅游示范建设的单位有“武陵茶都”文旅融合发展核心、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高望界国家自然保护区、栖凤湖旅游度假区、列溪茶旅融合创新康养基地、坐龙峡户外探险旅游区。建设内容包括规范化智慧管理运营,同步实现虚拟景区、智慧旅游全面网络化、智能化。做好景区、乡村旅游区点、民宿的线上预订支付、咨询导览、导航等智慧平台建设,实现“一机在手,说游就游”。强化与客源地服务商合作,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推动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业态发展,规范发展在线旅游租车和在线度假租赁等新型旅游业态。

(三)完善智慧旅游交通集散服务体系

智慧交通服务系统应包括对车流量信息、停车场信息、景区旅游者容量信息等进行汇集和发布的信息采集子系统,以视频监控、无线传感车流量分析、泊位引导、车牌识别、GPS定位监控、测速仪等监控设备为构成的信息监测子系统,以及对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进行有效处理的应急安全子系统等。

1、全面推进旅游交通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建设完善的智慧旅游交通换乘体系,尽可能为散客提供零换乘的旅游线路交通服务。推进发展城乡旅游公交,使城乡公交服务网络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开通城镇通往各旅游景区的“旅游直通车”。加大全县旅游公路及沿线服务中心、休息站点建设力度,合理设置旅游公共交通标识、完善自驾泊车服务。积极推进旅游码头、停车场及自驾车房车营地等服务设施建设。

推动汽车营地、骑行驿站及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发展。建设栖凤湖四星级自驾车旅游营地、红石林汽车营地、墨戎苗寨汽车营地、穿洞大峡谷汽车营地,建设骑行驿站,形成古丈县全域文化旅游咨询集散网络,同时加快推进咨询网络的信息化水平提升。

2、建立分级旅游集散中心体系

根据旅游者需要和旅游景区的分布及品位,合理建设包括集散中心、集散点组成的集散中心体系,逐步完善旅游集散换乘、旅游信息咨询、票务预订、行程中讲解等多种功能。加强各旅游城镇集散中心、集散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推动区域化、网络化运营。依托“黄金走廊”旅游服务区,打造张吉怀黄金通廊上的一级旅游集散中心——“黄金走廊”旅游集散中心;以古丈西高铁站为基础,在古丈城区打造二级旅游集散中心一个:“武陵茶都”集散中心(古阳镇);此外,打造高望界康养集散中心、墨戎苗寨集散中心、夯吾苗寨集散中心等三级旅游集散中心。

3、完善智慧旅游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建设

加快建设智慧旅游交通大数据综合服务、不停车检测、新能源车辆及充电设施管理平台,提供城乡交通信息便民服务。整合旅游目的地公共交通信息,加快构建针对落地散客的快捷高效接驳系统。搜集实时位置、实时到站、实时离站等信息,采用智慧旅游技术管控,结合交通实况检测系统,实现公共交通信息的动态更新,为游客提供最为真实有效的公共交通信息。依托大数据库建立交通实况服务系统、旅游行程设计系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游线自助导览系统、自驾车泊车导引系统、遇险紧急反馈系统、信息推送服务系统等,构建以服务游客为核心的智慧旅游交通服务体系。

六、提升旅游品牌,打造优质“IP”  

进一步延展丰富“神秘湘西·山水茶乡·康养古丈”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内涵,通过武陵茶都、红石林景区、栖凤湖景区、高望界景区、古丈茶旅文化节的建设,树立古丈茶旅IP、古丈地质研学IP、古丈康养IP等子品牌,提升古丈文化旅游形象影响力。

(一)打造古丈茶旅IP

古丈县种茶的历史始于东汉,自唐朝以后,古丈毛尖即为历代朝廷贡品,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可谓源远流长,久负盛名。充分利用历史、自然和地域赋予茶叶极为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休闲旅游优势,打造一系列吸引游客眼球的活动,进一步延展丰富古丈“茶旅文化IP”

1、打响茶旅目的地品牌

依托茶旅融合示范基地,开发各项茶旅体验产品,在古丈县门户网站发布有关完整信息。例如将茶叶的生产流程、历史溯源等整理成文,做茶文化相关的专题介绍,不仅仅只为了推广旅游目的地而宣传信息,以服务众多爱茶之人为主导,提供茶文化资料的有效获取途径,树立优质茶文化旅游地的专业形象。

2、举办“微博/微信茶歌大会”  

选取最佳翻唱宋祖英《古丈茶歌》者等类似活动,为活动优胜者提供往返路费及旅途所需费用,扩大古丈县“茶”品牌的影响力以及提升人们的认识度。利用网站销售茶叶成品,方便旅游者回购,延伸产业链。以茶歌走廊为载体,讲表演艺术与茶结合。 音乐+茶“唱茶歌”;戏曲+茶“采茶戏”;舞蹈+茶“采茶灯”;演唱、相声、评书等曲艺的“老茶馆”等推广古丈茶歌文化IP

3、开展 “我在古丈有亩茶”活动

实施爱心茶园认领计划,面向古丈县及周边的企业及爱心人士,独家冠名、认领爱心茶园,定期将茶园种植出来的有机茶叶进行分销或赠与,将原汁原味的古丈有机茶传播出去,打响品牌;联合当地媒体、电商、连锁业商盟、茶叶专属经销商等多方渠道,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共同推出“一斤好茶、一份爱心”爱心扶贫助农公益活动;邀请权威专家解读独特茶韵,定期举办古丈生态茶的专家品鉴活动,邀请高级农艺师、评茶师、茶艺师助阵,对古丈茶进行权威解读; 授权网络古丈茶旅品牌,推选“古丈茶旅网络宣传大使”,并于活动现场进行授牌仪式,希望通过网红主播的全网推介,为古丈县的茶旅产业宣传助力。

(二)打造古丈地质研学IP

古丈县红石林岩石形成历史约有5亿年,扬子古海底沉积了大量混合泥砂的碳酸盐物质,经地壳运动和侵蚀、溶蚀作用,形成了这片美丽的地质奇观。“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坐龙峡国家森林公园”“金钉子”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地质遗迹景观,兼顾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古丈地质研学的理想场所。

1、加强设施建设,积极打造研学环境

首先,要完善地质公园室外的基础设施,加强护栏维护和地质灾害评估与预防工作,防止出现意外;积极完善园区的地质遗迹解说牌建设,提高地质公园的科普解说能力;此外,地质公园要积极改善室内科普环境,建设地质博物馆,配置VRAR沙盘等辅助性科普工具,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增强学生的研学体验。

2、开发地质研学专项课程产品

与周边中小学、高校联合,打造地质课程,地质公园联合中小学、高校共同开发研学课程, 建设地质公园地学科普人才库,与教育局合作,统一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线上或线下的研学培训。

3、建设古丈地质研学“微影基地”  

利用微电影模式,围绕“红石林”主题撰写相关剧本,为红石林增添神秘传说或感人故事,拍摄成为微电影。并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开展相关话题活动,引起网民讨论与关注,在旅游地标示名场面供参观者合影留恋。开发相关纪念产品,作为线上活动礼品或旅游目的地纪念品店买卖物品。

(三)打造古丈康养IP

1、打造古丈康养地标项目

依托自身的山水资源优势,发展健康产业,充分利用“中国天然氧吧”、“两山100国际越野赛”等影响力,尽快引进一批康养旅游企业、继续吸引蓝卡健康、四圣心源等一批知名企业到古丈考察文旅健康产业并建设投资重点项目,以康养旅游产业的崛起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打造康养特色综合体、水上休闲、空中运动为特色的森林康养产业,打造一批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在云雾里、山水间、田园畔、花海中、茶山上,打造特色健康旅居产品。

邀请专业机构设计古丈康养全新IP形象,如高望界、栖凤湖特色 “珊瑚(山湖)康养小精灵”。通过山湖联动康养IP打造选取景区特色标志物作为IP文化符号,增强古丈康养IP传播力。

2、创建古丈云康养IP

集合现代医学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西医理疗、膳食康养、文化康养等综合康养方式,以“云”概念在局域和广域内联动康养、演艺、度假板块。局域内结合国家康养基地建设标准整合自然资源及古丈特色文化构建丰富的康养体验产品,营造大健康基地,旅游产品形成独有的康养IP;广域内利用互联网智慧系统,构建健康云平台,覆盖社交、智慧旅游、远程医疗等项目,构建全龄段健康养生体系。

(四)多种文旅IP联动发展

引入旅游度假IP如帐篷客、花间堂等;线上应用,多种IP形式相结合;线下曝光,多种IP物料展现;以各大优势资源景区为载体,与旅游优势商品相结合。开辟国际营销渠道,结合活动制造话题,谋求合作跨界营销,通过独具特色的物料应用与展现形式,推动古丈IP营销。

1、不同景区定制各异的主题IP联动

将古丈县重点景区品牌IP重新整合,将古丈茶旅IP、古丈地质研学IP、古丈康养IP、特色苗寨IP、峡谷户外IP等品牌进行联动。以IP主题对其进行空间布局划分,将不同的景点定制为一个IP主,其它IP为辅的联动方案。以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其地质研学的优势性、可探索性较为突出,则可以定义为以地质研学为主,兼顾开发生态康养旅游产品及茶周边商品的研学休闲旅游目的地。突出各大特色景点的强势IP,深化品牌形象。

2、精致衍生品+多维营销

将古丈各大品牌资源重新梳理,加强线上(各大网络媒体平台)线下(各大商超、旅行社)整合传播,制作年轻人喜爱的联合海报和衍生卡通形象,让各种生动的IP形象同框出现在朋友圈引爆话题。在后续的活动促销中,借助线上平台发力,丰富联合IP衍生物的形象和产品模式,实现品牌效应最大化。

七、创新营销方式,助力精准突围

古丈县在文旅品牌的推广和打造上要以全局视野、全域思维,围绕 “茶旅融合、地质研学、户外康养、苗寨探秘”四个维度,以各大重点景区、文旅综合体为载体,形成丰富多彩的多元化文旅品牌,进一步扩大营销推广深度和广度,不断强化古丈文化旅游主题形象;继续办好中国·古丈茶旅文化节、中国古丈·两山100国际越野赛,继续开展多项有特色的旅游主题营销活动;抓住高铁开通运营机遇,加强与长株潭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等目标客源市场的宣传营销,积极开展张吉怀、黔常张和沪昆高铁沿线市场拓展和宣传促销;整合各种力量形成整合营销机制,建立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媒体、公众等参与的营销机制,特别注意文化旅游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企业在推广营销中的作用,特别是有实力的文化旅游骨干企业在推广营销中的作用,结合古丈县的广播电视、报纸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的作用,利用各类其他宣传营销资源和方式,建立推广联盟合作平台,形成上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文化旅游营销格局。

(一)明确文化旅游市场定位

以扩大旅游市场规模和提高海外入境游客、省外游客比重为目标,以创新旅游营销理念和模式为手段,形成专业化、品牌化、网络化营销模式,全方位、多渠道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全面对接济南市场,中石化集团市场,进一步巩固发展传统客源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客源市场,培育发掘潜在客源市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规范发展出境旅游,不断扩大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加强与国内知名旅行社和周边成熟景区的协作联动,通过定价优惠、结盟合作等互惠互利的方法联合促销,获取充足客源,实现优势互补,客源共享。

古丈文化旅游国内一级市场定位为大湘西及武陵山片区主要城市、长株潭市场以及珠三角市场,国内二级市场以省内其他城市,湖北、重庆、贵州等邻省较大城市,长三角市场等。海外市场以港澳台为主,以韩国、日本、东南亚为辅。

(二)创新文旅宣传营销方式

在媒体传播进入多元化、立体化的新时代,古丈县文化旅游营销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努力拓展营销载体,统筹运用传统与新兴媒体,争取做到全覆盖、立体化、网格化。

1、构建 “康养古丈”自媒体发布平台

建立古丈文化旅游互联网宣传平台,文化旅游服务平台、文化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微商网络等,以武陵茶都、红石林地质奇观旅游区、栖凤湖康养度假区等为重点,推动智慧旅游景区建设。

完善“两微一抖”运营平台,全力推进全民营销和全县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全员营销。开展覆盖全省乃至全国的自媒体营销传播

竞赛活动,在古丈县原有自媒体营销竞赛基础上,加大营销传播奖励,吸引更多网络大咖加入到竞赛活动中,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研发古丈旅游掌上游(APP),保持平台、渠道以及终端之间畅通与配合,线上线下联动,旅游宣传与旅游服务结合,文化旅游体验与旅游产品营销搭配,全产业链环环相扣,互为呼应。

建立特色产品的网络商城,建立网上销售平台,实现产品批发、代销、零售等营销活动。对接古丈本地服务平台,构筑“旅游实体”+“智能对接”+“服务落实”的三位一体无缝对接服务模式,开创文化旅游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典范。

2、打造古丈文旅营销“五个一”工程

整合宣传营销资源,制作全县统一的旅游名片、画册、风光片、旅游宣传片、讲解词,打造一个标(标识LOGO)、一首歌、一本书、一幅画、一个故事,构建电视广告、网络媒体和节会赛事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旅游宣传营销模式。

3、应对新时代网红经济打造网红景点

主动顺应网络时代信息化趋势,深入发掘本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景区自身亮点,在红石林、坐龙峡、杜家坡、栖凤湖、墨戎苗寨等区域低成本打造一批网红秋千、摇摆桥、彩虹滑道、喊泉等游客易参与、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运用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等多种媒体打响知名度、提高人流量。

(三)丰富文化旅游营销活动

1、继续巩固挖掘知名节庆品牌

中国·古丈茶旅文化节——古丈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亦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仅有的四个“茶叶标准化工程示范县”之一;享有“世界生态古丈茶”美誉。每一年的3月底,古丈均会举办茶旅文化节,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古丈茶旅文化节”通过茶歌大赛、春茶祭采、茶艺表演、茶产品推介等活动,现场观摩古丈开茶节的盛况,体验古丈茶旅文化,“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助推古丈茶产业提质升级与品牌维护,加大对古丈茶的推广宣传力度。

中国古丈·两山100国际越野赛——登高望远,探秘湘西,体旅扶贫,越跑古丈。中国古丈·两山100国际越野赛是古丈县实施“旅体+”发展战略迈开的第一步,也是推动旅游、体育、康养、文化融合发展的一次成功尝试,意义深远。大赛以“感受原汁原味、不同凡响的越野跑文化体验”为主题,穿越湘西腹地高望界、断龙山、土家族的母亲河酉水河、茶马古道和土家族苗族传统村寨,是国内首个“两山”主题越野跑赛事,湖南省的首个体旅扶贫越野跑赛事,也是国内首个融民族风情、生态山水、田园风光的越野跑赛事。

2、大力开展四季主题营销活动

以“大节造势、小节引客、四季不断、淡季不淡”为策略, 创新举办各类旅游节事活动,做强“摆手舞”“茅古斯”等特色演艺,打造文化旅游的吸晴点和引爆点。鼓励自创节庆品牌,积极参与区域旅游节庆活动,扩大市场影响,增加旅游收益。

春季(2-5)——以“春暖花开”为主题,依托茶园、土家民俗文化等资源,定期举办茶香美食节、土家社巴节、春茶采摘节、油菜花节等节日。

夏季(6-8)——以“清凉一夏”为主题,依托酉水、栖凤湖、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墨戎苗寨、夯吾苗寨等资源,定期举办户外音乐帐篷节、古丈美食节、高望界养生文化节、大学生旅游节、啤酒狂欢节、栖凤湖情人节、苗家赶秋节、七月七等节庆活动。

秋季(9-10)——以“欢乐金秋”为主题,依托栖凤湖、

红石林茶果园、尔卓山谷农业园、锦华万亩果茶园、墨戎苗寨、夯吾苗寨等资源,定期举办瓜果采摘系列节日、茶文化节、栖凤湖捕鱼节、苗土民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

冬季(11-1)——以“冬天不冷”为主题,依托酉水、栖凤湖、墨戎苗寨、夯吾苗寨等资源,定期举办环湖骑行赛、“国家步道”冬季穿越赛、土家跳马节等节庆活动。

3、开展“印象古丈三部曲”营销活动

文化传播。针对古丈文化设计活动,通过众筹记忆模式,运用众筹成果进行系列宣传策划。以完整而富有民族及乡村特色的记录片形式拍摄完成,将古丈的古镇、古村、古寨及有代表性的人文、历史背景、景点融合一体,以摄像的手法进行呈现。全方位、多视角展示文化内涵,面各社会征集具有古丈文化特色的古村、古树、乡间文化、传说、故事、传统舞蹈、技艺等实物和图片,这将全方位、多视角展示古丈的文化。

美景传播。与知名旅游达人进行深度合作,以个性化创意图文攻略深度传播古丈地区著名景点,传播配合推荐指数的评价模式,吸引网友对古丈旅游的向往。邀请知名插画师进行深度合作,以风趣诙谐手绘漫画形式传播各类旅游日记,将古丈不周地域的美景特色化展现出来。

美食传播。以“滋味儿”引发大众对美食话题的关注,推出古丈吃货地图,地图标记30家美食店铺/特色菜品。将一些经典的古丈菜式或小吃制作成GIF动图,并介绍这些菜式背后的故事和产地,在社交媒体上以强烈的视觉刺激给游客留下“古丈有滋味”的深刻印象和接近与受众的距离。

八、做强市场主体,激发行业活力

(一)项目包装与招商引资工程

1、锁定招商目标企业

制作《古丈县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指南》,确立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重点产业发展区域,瞄准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等行业优强企业,筛选锁定目标企业,盯准华侨城、万达、万科、中青旅、中旅、首旅等国内外龙头旅游企业,认真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尽快引进12家实力雄厚、管理科学、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内知名企业,对县内旅游资源进行高水准的规划、开发和营销。

2、营造良好的旅游投资环境

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按照“坦荡真诚、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原则,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理顺政府和企业关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对旅游骨干企业和投资方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真心实意为企业发展解决难题。同时,大力营造良好的旅游投资环境,积极探索引入旅游行业竞争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出台优惠政策,深入推进“经营权、所有权、管理权”三权分离改革,激活景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助推项目招商引资;围绕企业用地、水电、税收等环节,出台能吸引、可落地的优惠政策措施。

3、确立项目招商重点

成立县文化旅游招商引资专班,围绕古丈县文化旅游重点项目进行全方位包装。精心包装、策划旅游项目政府应增强对项目包装、策划资金的投入,对特色鲜明,市场好,预期收益高的项目,在项目形象定位、特色体现、环境等方面进行包装策划,让项目在客商中产生吸引力和震撼力。同时,制定项目市场推广方案,对商业性强的开发项目、旅游接待实施项目、资源开发项目分门别类,突出重点,有针对性进行招商。力争尽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高望界、栖凤湖、老司岩、天桥山、河西文旅综合体等旅游项目的招商落地。

4、积极构建全面帮扶协作伙伴关系

继续深化和推进古丈县与光大集团、中金公司、济南高新区、常德市等扶贫单位的定点帮扶,主动沟通衔接,加强高层交往频次,大力推进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建立全面、深入的帮扶协作伙伴关系,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二)本土优质市场主体培育工程

1、培育本土优质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培育一批适应古丈县文化旅游发展的市场主体,加快补齐文化旅游要素短板,丰富文化旅游业态。针对不同的资源和业态,出台系列培育本土文化旅游市场主体的土地利用政策、资金扶持政策、基础设施配套政策等。

2、支持中小微文旅企业特色化、专业化发

加快推进服务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中小微文旅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中小微文旅企业创新创业贷款、税收、土地政策,发挥其对乡村文化旅游创新的孵化作用。打造中小微旅游企业孵化平台,强化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和质量,扶持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新”的文旅企业。加强政策引导,吸引更多旅游、文化、艺术、科技领域知名人士建立工作室,促进创意资本向文化旅游业流动,丰富文化旅游活动内容,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旅游小微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此外,开展文化旅游“双创”行动,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创办文化旅游中小微企业。

3、促进文化旅游企业跨界融合发展

文化旅游业融合性强,促进带动关联性产业作用明显,各行业+旅游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近年来,湖南省内的银行、地产、酒店、养老、食药、教育等行业都与旅行社合作,深化产业链条延伸,为旅行社做大做强、提升企业竞争力开辟了新的途径。各文化旅游企业可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文化旅游分期贷款的新模式;与教育部门合作,推出研学文化旅游教育产品;与传媒公司合作推出“名人带你游古丈”主题文旅活动,带动进入古丈的旅游团队等。

九、强化公共服务,推动文化惠民

(一)公共游憩空间

推进城镇旅游化改造,积极推进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实施城镇绿化、亮化和清洁工程,整治城镇水环境,不断提升“武陵茶都”城区品质。加强重点景区和道路沿线的旅游风景道建设;规划绿道系统系统,实施景区+OFO公益化运作;加快休闲街区、城郊公园、城镇绿地等公共游憩区建设;推动栖凤湖环湖休憩带建设。

(二)公共文化设施

健全城区、乡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优化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及文体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抓好合格文化站创建工作,构建和完善基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三)公共文化传播

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广电媒体应该发挥辐射力优势,导向优势和内容优势,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善用移动互联网思维重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融入移动互联网生态营造公共文化服务崭新空间,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公共文化传播设施的建设方面,要按照国家广电总局总体部署要求,全力推进央广覆盖工程建设,积极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包括有线广播电视的户户通工程、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的建设和改造、广电5G综合覆盖工程以及应急广播控制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四)惠民便民设施

推进更多的旅游资源免费开放。积极推进更多公共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全面落实对老年人、残障人士、学生等特殊人群的免费与优惠措施。鼓励向困难人群推出优惠政策。

推出更多优惠措施。发行景点游园年卡、通票等,推动旅游城镇间景点年卡互通互惠;推出综合交通和景点等结合的组合优惠卡;鼓励开展旅游惠民日(周)活动;与银行业合作发展旅游银行卡,采取优惠措施,便利旅游消费。

加快便民服务设施建设。依托社会医疗卫生、金融服务、供水供电、邮政通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发挥为旅游服务的功能;推动完善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旅游安全救援工程。建设古丈县旅游安全保障协调系统,以多级别网络化布局为全县文化旅游安全构筑一个安全屏障,引入智慧旅游系统,实现旅游安全保障工作的智能化和科技化跳读管理,全面提升旅游安全应急水平。

十、加强生态保护,维护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创新、融合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必须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各类自然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关系,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途径。

(一)加快生态旅游开发

推动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打造生态观光体验精品线路,拓展绿色宜人的生态空间。开展绿色旅游景区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十四五”期间,所有的旅游景区全部建成生态停车场,所有新修步道和新建旅游厕所实现生态化。

拓展森林旅游发展空间。以森林城市、森林公园、林场等为重点,完善森林旅游产品和设施,推出一批具备森林游憩、疗养、教育等功能的森林体验基地和森林养生基地,鼓励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综合体”。

(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

十四五”期间要继续严格坚持绿色生态发展路线,坚持 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方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活动进行分类指导。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约束作用,规范旅游开发行为。

实施中国好空气达标工程。建立空气质量问责制,保证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有效监测天数的比例达到85%以上。将绿化工程实施情况作为全域旅游景区、全域旅游景观示范带创建的考核指标,保证古丈县文化旅游空间格局中平均绿化率达到85%以上。

加大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水平。大力推广运用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修复等生态旅游技术,推进旅游产业生态化、低碳化发展。推广运用厕所处理先进技术,开展以无害化处理为核心的全球人居示范工程。

(三)建设绿色发展机制

完善环境法规与政策体系。加强国家环境法规,以及古丈县地方环境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出台古丈好空气保护、重点水域水质管理、重点乡村旅游区景观风貌保护、生态林地保护等管理办法,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环境污染事故追究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创新机制。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环保合作。制定生态保护红线配套政策,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

建立一体化监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古丈县气温监测网络,实时预告古丈县适宜开展的文化旅游活动。进一步完善水质监测点位,构建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环保大数据中心。

培育绿色旅游宣传体系。加强绿色旅游教育和培训工作,举办多种公众参与的绿色旅游主题活动,制定绿色消费奖励措施,引导全行业、全社会树立绿色旅游价值观,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十一、区域合作共赢,拓宽发展空间

(一)全面融入张吉怀旅游共同体

借助张吉怀高铁、湘渝黔高铁等大的交通网络陆续开通和开工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加强古丈县与武陵山片区及大湘西整体空间资源的互补发展和区域合作关联。主动对接吉首、凤凰、永顺、张家界等周边县市旅游板块,积极融入湘西州旅游发展大格局、张吉怀旅游共同体。

在旅游产品开发运营方面主动对接和构建古丈县融入“张吉怀”黄金旅游通道延伸发展的格局;在旅游产品营销促销方面,通过“外引内联、区域协作”,构建湘西旅游联合促销体系,加强与重庆、湖北、贵州等武陵片区县市进行联合促销,主动担当区域营销促销的组织者,拉动湘西旅游品牌发展。组织省内大湘西精品游线的相关产品实体,针对旅行社、旅游俱乐部市场联合营销。重点加强与张吉怀黄金旅游经济带的联动,以此为支点,进而提升古丈县在湘西州、大湘西和湖南省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推动古丈县成为大湘西文化旅游体系,尤其是“张吉怀旅游共同体”中的新亮点,为古丈文化旅游开发带来更多新的机会。

(二)助推湘西州茶旅一体化开发

注重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文化旅游品位和内涵,促进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提质增效;多方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推进红石林地质公园、墨戎苗寨、夯吾苗寨等一批重大的茶旅项目,融入湘西州内茶旅文化圈,根据旅游线路时间长度规划设计远程、中程和短程旅游线路。串联吉首湘西黄金茶园、古丈毛尖茶园、保靖黄金村、永顺莓茶产地等项目,同时融入民族特色文化与当地茶文化;选取精品茶旅文化点作为对象设计,充分展示茶生产、加工、冲泡、文化内涵等,让游客充分体验茶文化知识,提供深刻的茶旅体验,推动湘西州茶旅一体化的开发。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党政统筹

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十四五”规划的落实。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在加快发展文化和旅游业的总体目标下,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相关行业任务明确,密切配合,举全县之力把支持文化旅游发展落到实处。县及各乡镇(街道)要强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工作,创新思路,推动发展。

(一)成立领导小组

坚持党政统筹,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古丈县文化旅游组织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文化旅游规划工作,明确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职责、明确负责部门、明确完成时限等。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旅游项目规划工作,将文化旅游作为发展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全局予以定位和强化,将文化旅游发展计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每年召开推进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会议,确定文化旅游项目联审机制,制订文化旅游工作考核激励机制,研究古丈县文化旅游发展形势和重大问题,听取相关部门汇报,积极组织部署,制定工作方案,量化工作任务,硬化工作要求,确保工作推进到位,切实落实会议精神。

(二)强化部门协调

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意识,加强对文化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行之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改部门要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加强文化旅游项目的规划管理;交通部门要做好文化旅游畅通工程,积极推动文旅线路通畅;文化旅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部门及相关部门要结合行业和部门政策,制订扶持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工作措施,在文旅交通工程、文化和旅游安全、市场秩序、文旅救援、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外宣传、新闻出版部门要在城市形象宣传、宣传品制作、重大对外宣传活动等方面加强与文旅部门的工作配合;电力、通讯部门应优先解决文化和旅游景区相应配套设施,对文旅线路和文旅景区实施电力和通讯全覆盖。

(三)强化行业监管

实行文旅企业优质服务的认证制度,定期发布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和文旅企业质量信息公告。建立、健全文化旅游诚信记录制度、诚信评价制度、诚信信息发布制度,建立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制度。开展诚信文化旅游创建活动。加强文化旅游联合执法,营造依法治旅、公平竞争、规范经营的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文化旅游投诉处理系统,构建文化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公共平台,实现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

二、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文化旅游的核心理念是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文化旅游要求涉旅部门联动,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在全县优化配置经济社会资源。将文化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中。在实施“多规合一”中充分体现旅游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因此,文化旅游发展绝非旅游部门一己之力能够完成,需要国土、城建、农业、水利等多个职能部门协调统一。这就需要从规划出发,以“多规合一”的方式,形成旅游区“一本规划,一张蓝图”,通过规划协调好部门利益,落实好责任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全域旅游工作推进,有利于各个部门、不同产业之间统一步调。

(一)构建规划体系

应当先构建一个基础共通、内在协调、具有弹性的规划体系,促进旅游规划同相关规划的衔接。旅游主管部门进入同级规划委员会、成为土地管理委员成员单位,增强旅游部门对各种上位规划编制的话语权,增强旅游规划的刚性和可实施性。土地利用规划要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用地,逐步增加用地指标支持重点旅游项目发展。

(二)坚持一张蓝图

编制“旅游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理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类规划、空间开发类规划、资源保护等约束类规划、基础设施类规划等空间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在明确生态红线、县城开发边界、县城规模等底线和前提下,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整合一张蓝图,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规划要突出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地位,强调文化旅游的产业引领作用。

(三)建立保障体系

一是成立由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发改委、文旅广电局等多部门参与的规划委员会统领规划工作。二是建立一套部门间协作的管理流程,定期组织多部门的联席会议,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保证各部门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及更新过程中的有效衔接,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涉及相关部门的问题,促进部门间协作配合。三是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统一规划体系、统一空间布局、统一基础数据、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信息平台、统一管理机制做好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四是坚持依法治旅,在法治下推进工作,规划一旦通过审批即具有法律效力,各部门应按照规划要求落实工作,对违反规划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确保不出现违反规划的项目。

三、财政支持

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若干措施,加大扶持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文旅资源开发和市场开拓、文旅企业提质升级、行业标准化建设等。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完善旅游融资机制。

(一)加大文旅投入力度

加大对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鼓励统筹各部门资金支持文化旅游。将文化旅游发展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确保逐年增加。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对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给与支持,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

(二)设立专项奖励资金

县政府从产业引导资金中,设立专项奖励,主要用于以下三项奖励:创建文化旅游品牌、等级旅游景区评定、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评定、高星级酒店评定、高星级旅行社评定、文物保护单位评定等进行一次性考核和奖励;旅游地接奖励,每年对为古丈县旅游地接市场做出贡献的旅行社进行考核奖励;产业发展综合考核奖励,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各乡镇(街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和奖励。县政府另有专项奖励政策的,按专项奖励政策执行。

(三)完善旅游融资机制

1、建立合适的项目融资结构

考虑到目前古丈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国家对地方债的严格控制,因此在项目融资结构中,主要以投资商、村民集资、银行贷款和旅游产业基金为主。

2、健全资金多渠道筹集机制

通过投资商、村民集资、商业银行、政策银行、旅游产业基金、发行企业债等多种方式,为旅游发展筹措资金。

3、设计相应的项目融资模式

旅游项目收益情况不同,可供选择的融资模式也不相同。古丈县旅游项目中,生态康养、民俗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类型产品附加值较高,具有较强的价值拓展空间,因此在选择融资模式时,可以接受较高的融资成本,可考虑投资商、商业银行贷款等方式;自然山水观光、亲水休闲游览、科考研学教育等产品,一般收益较为稳定,可考虑保守类的融资模式,如政策银行贷款、村民集资等。

4、建立良性的项目融资环境

转变投融资观念,加强信用环境建设,确保投融资体系安全的根本在于建立良好的信用基础,以此吸引市场进行投融资活动。在古丈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进行相关融资活动时,应特别注意加强信用环境建设,防范信用危机的出现,从而降低投融资双方的风险。

四、政策保障

(一)项目用地支持

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简化文化旅游项目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保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用地,促进文化旅游项目落地建设。

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相关文化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需求。并根据文化旅游业增长速度和建设用地需求水平,合理调整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年度用地供给,努力保障重点旅游项目的用地指标。积极支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旅游项目。

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土地利用机制,积极探索文化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参照国家重大交通、能源、水利等用地规划管理模式,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向文化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倾斜。

(二)企业税收支持

全面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对古丈县达到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可标准的三星级及以上宾馆酒店非居民用水、用电、用气,在原城市公共供水、供电、供气的商业价格基础上,给予和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旅行社按营业收入缴纳的各种收费,计征基数应扣除各类代收服务费。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鼓励银行卡收费对旅行社、景区售票商户参照超市和加油站档次进行计费,进一步研究适当降低对宾馆饭店的收费标准。

(三)优先政策支持

对文化旅游重大建设项目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优先安排政府贷款贴息,优先安排旅游宣传推广重点活动等。因地制宜探索旅游改革创新,导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选择改革重点和方式,并予以政策支持。

五、人才支撑

积极适应新时代旅游发展需求,大力推进创新型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长远视野、专业水平的旅游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队伍作为支撑。

(一)加强旅游基础理论培养

注重道德提升,树立诚信理念,使旅游从业人员在职业岗位上以诚信的态度为游客服务,并传递正能量。注重文化软实力培养,以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为基点,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旅游文化资源,引导游客体会旅游景区所蕴含的文化,形成古丈旅游特色。

(二)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强化旅游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争取每年安排专项培训经费,通过举办旅游人才专题培训班,选派相关人员到旅游业发达地区、旅游院校进修学习,以及大力引进各类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建立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三个层面的旅游人才体系,解决目前旅游高层次人才结构性短缺、旅游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员流动性大及管理乏力等问题。

(三)加强旅游人才平台建设

探索建立旅游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素质高、潜力大、经验足、能创新的优秀旅游人才,保证他们的工资福利、学习培训、评优晋级等待遇,并建立奖励制度激发旅游人才的热情和潜能,使他们安心于古丈旅游事业发展。

附图1:古丈县“十四五”文化旅游空间布局图

附图2:古丈县“十四五”文化旅游项目布局图

附表1:古丈县“十四五”文化旅游重点项目表

主要发展指标

2019年

2020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年均增长率(%

接待游客总量(万人次)

600.3

339.9

(疫情

影响)

649.2

727.1

814.4

936.5

1077

10.23%

文旅总收入

(亿元)

22.1

12.6

(疫情

影响)

25.97

39.99

57.00

79.60

107.7

30.20%

游客人均消费(元)

368

371

400

550

700

850

1000

18.13%

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

3

3

4

5

5

6

7

——

高端度假及商务型酒店

1

2

2

3

3

4

5

——

中高端主题特色精品民宿

——

2

3

4

5

6

8



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1

2

4

6

7

8

10

——

全域旅游最美村

——

4

6

8

10

12

15



4星级以上乡村 旅游区

(点)

3

4

4

5

8

10

12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